5月23日,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承建的惠州港口二海上风电项目首座导管架(12号机位)顺利合拢,标志着公司首次自行制作的海上风电导管架在技术和攻坚能力上取得突破。
该导管架总高度60.25米、根开30米、总重量达1550吨,是目前国内最复杂、制作难度最高的钢构导管架,也刷新了智造装配处单体钢结构制作的总高度和总重量。
自3月15日开工以来,智造装配处将此项目作为“头号工程”抓紧抓实,细排施工方案和节点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赶工措施,将班组的交叉作业影响降至最低,并多次优化场地布置,减少各施工场地材料二次周转和相互干扰,缩短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时间,接连克服了设计图纸滞后、加工场地狭小紧张、雨季及高温天气影响等困难,最终按时完成既定目标。
因刘五店基地的场地限制,导管架生产工艺采用立式拼装,按照高度分为三个节段。导管架制作精度要求高,四条主腿管中心距误差要求在10毫米以内,法兰平整度要求不大于1.5毫米,主筒体与法兰平面垂直度不超过3毫米,更困难的是,在上下节段组对时,要求四条主腿管要同时对位,且管壁错量小于3毫米。
为达到精度要求,智造装配处技术团队多点发力,采用Tekla三维建模进行图纸深化,模拟了主体结构和附属件全部焊缝的位置,保证避开禁焊区,确保每个构件的尺寸精度;引进相贯线切割机器人等先进设备,通过数控切割保证圆管相贯口的切割精度;设计优化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减小焊接变形;制定了测量专项方案,用于控制片体制作和节段组立的尺寸偏差;设置多道停检点,对每道工序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每一个构件不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不可逆”影响。经检验,主腿管节的错变量、整体高度和顶部法兰水平度均满足技术要求。
同时,智造装配处积极开展了立功竞赛活动,倒排施工工期,将节点要求分解至每周每天,每日召开碰头会协调半成品构件转运及工序交接事宜,织密质量安全环保措施,施工效率大为提升,赢得了业主和监造的高度认可。
此次首座导管架的顺利合拢,为后续其他机位导管架的制作安装提供了宝贵经验,并进一步优化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产业链结构,提升“精工三航”品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