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被国家确定为7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哈密紧紧抓住疆电外送大通道建设的机遇,风电开发建设从实现零的突破,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同时在开发中注重风电产业链的延伸,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疆能源有限公司20万千瓦项目,是我国首个利用跨区特高压输电通道促进风电建设和消纳的示范项目—哈密风电基地二期项目的组成部分,项目采用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模式,实现一次性规划、一次建成并网发电,在缩短施工建设时间的同时也降低了项目投入。
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哈密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王俊峰说,建设规模大投资可以集中,便于负荷调峰,可以节省投资,提高投资的效益,测算能够提高5%-10%的效益。同时可以缩短建设的时间,提高投资的效率,要分期建设五万的项目,可能要两到三年,现在这个20万的项目我们就可以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及集中建设完成。
在哈密最早从事风电开发建设的三塘湖风区,从2009年首个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后,今年年底风电并网装机规模将达到150万千瓦,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带来成熟的建设经验,保证了每一个项目按期投运,中电投三塘湖地区10万千瓦风电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具备带电条件,仅用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这比2009年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中电投哈密地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徐世儒说,现在风机的调试已基本完成,升压站的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今年哈密地区取得风电核准规模达到1056.9万千瓦,建设规模超过500万千瓦。眼下,各大风电装备企业开始加足马力生产,全疆最大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在哈密建成,风电产业也正成为哈密的惠民产业,惠亮是新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伴随着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企业经营效益不断增长,他的月工资也从工作时的不足两千元涨到了4千多元,今年,企业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前七月实现销售收入超过了5亿元,2011年,他刚进企业的时候想都不敢想。
惠亮说,我刚进厂的时候产量也比较低,一年的产量就那么十几、二十台,因为当时是没有订单,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产量和订单也越来越多了。尤其是2014年我们的产量也比较大基本上是达到了100多台。
2003年,惠亮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社会上打零工,2011年通过参加哈密地区举办的招聘会来到了新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回想起,刚进企业时候的第一个岗位,惠亮差点打了“退堂鼓”。
惠亮说,进入海装从一名钳工干起的话,当时心里是接受不了,当时刚进厂做钳工的工种的时候,跟外面是完全不一样的,公司基本上给我们每个人量身定做自我发展的人生规划,给予了我们一个舞台,让我们来展示自己,沉下心来把自己定位一个务实的一个一线工作者。
经过三年的努力,今年惠亮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从一名一线工人成长为车间的管理者,同事们还给他起了新绰号“大管家”。
新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调度惠亮说,调度这块应该起到承上启下和调度所有的人员设备、物资这一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岗位,换一种说法可以算是一个“大管家”。
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职位的不断晋升,也为惠亮带来了可观的物质回报,每月收入从不足两千元增长到了4千多元,他开始谋划新的人生规划。
惠亮说,以前我的工资收入水平只能维持一个基本的温饱,现在个人收入比起往年2011、2012年来说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对自己管理知识的提升和有了职业人生规划,自己的生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今年,哈密地区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000万千瓦,风力发电量也超过50亿千瓦时,风电主机、叶片、塔筒、法兰全部实现本地化生产,当年销售产值超过100亿元 ,风电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哈密工业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中国能源资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