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江苏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绿”风劲吹盐阜大地

【导读】 “这是全国首单基于自然的鸟类友好型生态修复蓝色碳汇金融创新实践,也是盐城‘黄海湿地生态银行’框架体系下的首次试点,首创‘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模式。

11月15日

媒体聚焦盐城

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绿”风劲吹盐阜大地

国际湿地城市

11月8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全球滨海论坛研讨会边会召开,会议决定,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盐城市委书记徐缨表示:“全球滨海论坛是促进国际生态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必将广泛凝聚保护滨海湿地的全球共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

日前,前来过冬的野生丹顶鹤陆续飞抵盐城黄海湿地。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占地2700平方公里,为23种重要的国际迁徙鸟类和17种濒危物种提供优质栖息地。年复一年,野生动物们如约来到盐城过冬,它们共同见证了盐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和成效。

保护生态的同时

盐城把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作为抢抓发展机遇、

提升城市能级的“先手棋”

着力打造

自然之美、产业之美、城乡之美、发展之美

黄海湿地生态修复案例

为全球提供解决方案

“2019年,位于盐城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遗,成为全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也是江苏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第一处世界自然遗产。”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介绍,“这为全球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自然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

2019年申遗成功后,盐城从一线海堤内围垦养殖区专门辟出720亩区域,每年投入60万元进行微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并实行封闭管理,打造了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720高地”。

“第一次看到勺嘴鹬成群结队飞往‘720高地’落脚后,我激动万分。勺嘴鹬愿意栖居,代表条子泥湿地的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盐城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介绍,“据统计,来这里栖息的鸟类新增22种,达41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1种。”

2021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上,盐城的“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19个“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之一。

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停歇地、大丰四卯酉生境提升项目、射阳1号水库生态修复工程……一个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鸟类等生物营造了更多乐居家园。

目前,盐城已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级市,建有九龙口、大纵湖2处国家湿地公园,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2%。

为了让更多人亲近湿地、走近世遗,盐城将市区老火车站改造成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并建设湿地博物园。随着系列中小学湿地教材的编写,以及世遗进百所高校、黄海湿地少年营等活动的开展,保护生态的种子也在青少年心中扎下了根。

风光资源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盐城是江苏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的地区,海洋资源丰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风光资源。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盐城优化布局新能源产业,抢占新风口下的先机。

9月26日,盐城“绿能港”主体工程中海油江苏滨海天然液化气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中午12时许,首艘来自卡塔尔的装满天然液化气的货船停泊靠岸,码头上5台卸料臂立即运转起来,液化天然气通过管道被输送到储罐中。

4座储罐背后,6座世界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天然液化气储罐及配套设施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中海油工程师张琭告诉记者,到2023年,按年处理能力600万吨天然液化气计算,“绿能港”一年处理的天然液化气可供江苏全省居民用气28个月。

盐城“绿能港”将减少多少碳排放量?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项目党委副书记徐斌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764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8000万棵。

盐城致力于打造“两大集群、四大基地、八大园区”立体化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风电、光伏两大优势产业。在位于盐城大丰近海海域的盐城国能H5海上风电场,叶片转动间,风能发电产生的电流通过海底电缆汇流至升压站,接入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自去年12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来,风电场发电量超过2.9亿度,可满足约8万户城市家庭一年用电量。”盐城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盐城风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盐城市新能源产业工作专班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盐城新能源规上企业开票销售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26.49亿元,同比增长75.73%。

盐城正日益成为绿色能源之城。今年1至9月,新能源累计发电量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29.15%,占全市社会用电量的59.23%。“十四五”期间,盐城规划近远海海上风电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占全省比重将突破70%。

机制创新

让生态保护之路走得更稳健

微风吹过,绿色稻田波浪起伏;白鹭飞越稻浪,在湖面浅滩溅起涟漪。这里是建川养殖区生态修复工程,位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二实验区。

“近半个月,鸟的数量和种类有明显增加。”江苏黄海湿地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辛至然欣喜地介绍,“建川湿地以前是淡水鱼养殖区。2019年该地块实施‘退渔还湿’工程。2020年以来,盐城港农业科技集团与大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政企联合’的方式,在建川养殖区1620亩退养区域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探索实施‘生态+农业’修复方式。”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成为建川养殖区生态修复工程的一大亮点。为缓解湿地修复资金压力,大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协调引入风电项目生态补偿资金1900万元。

“将占用生态资源的补偿资金真正用到生态修复上,提升了资源补偿资金利用的长期价值,也为今后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大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科工作人员秦丹丹介绍。

“绿”风劲吹之下,碳排放权也可质押融资。8月30日,全国首笔基于自然的湿地生态修复蓝色碳汇贷——华丰农业1000万元碳汇贷在大丰投放,该笔贷款有效质押品为投放主体远期碳排放收益权,贷款用途为“退渔还湿”后的建川湿地生态修复和高碳汇作物培育。

“这是全国首单基于自然的鸟类友好型生态修复蓝色碳汇金融创新实践,也是盐城‘黄海湿地生态银行’框架体系下的首次试点,首创‘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模式。”吴其江介绍。

今年5月,“黄海湿地生态银行”研究和试点工作启动。黄海湿地生态银行以推动实现市场化的湿地保护修复为目标,未来,还将通过探索和推动湿地碳汇远期质押等创新试点,持续探索黄海湿地自然资源价值转化的实现路径。

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让生态保护的路走得更加稳健:颁布《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制定《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实施4.9亿元亚行贷款湿地修复项目;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扶持湿地领域研究开发,科学有效地保护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盐城正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探索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最优路径,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与发展活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江苏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绿”风劲吹盐阜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