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口街道北部海岸滩涂上,一排排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东营唐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搭建的光伏生态电站年底前将生成“绿色电流”,源源不断汇入电网,将充足的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出。

唐正生态高效风光渔储示范项目是国家能源局于2018年8月批复的全国首个无需国家补贴光伏发电市场交易项目,也是河口街道立足风能、光能优势重点打造的风光渔储“四位一体”示范项目。项目总占地1.1万亩,总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500MW光伏发电,125MW风力发电,1.1万亩渔业养殖,配套20MW储能。目前,500MW光伏发电已并网发电400MW,剩余100MW年底并网运行;1.1万亩渔业养殖,目前已完成蓄水,计划5月投放虾苗2亿尾,9月收获;年底投放海参苗;20MW储能项目已开工建设,年底前投用;风力发电,下步规划建设125MW。项目建成后,年发绿电7.5亿度以上,节约标准煤22.5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4500吨。


“我们这个项目可以基本形成'空中风电、水面光伏、水下养殖、陆上储能'的风光渔储'四位一体'立体分层综合开发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产出效益最大化。”据负责人姬长江介绍,“四位一体”开发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可以实现海域立体分层高效利用,每年海水养殖产值可达4.5亿元,亩均收益可达1.8万元以上,开发效益较单纯海水养殖提高了30倍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光伏板可为池塘遮阳降温,确保海参安全度夏,养殖区海参死亡率不到20%,制氢储能项目产生的部分氢气也能用于还氧于渔,增加养殖水域氧气含量。同时,光伏板建在池塘水面上,降低了表面温度,确保了光伏板持续发电,水面产生的折射光能使光伏板背面发电,又提高了10%-15%的发电量,实现了“渔光互补”一举多得。

不仅集中式光伏产业项目发展迅速,河口街道还鼓励农村、企业利用房顶、停车场等闲置场地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利用绿色能源增加收入。截至目前,街道农村辖区安装了共计10.7MW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一年发电量可达1300万度,为农村居民增加约650万元收入;辖区企业累计安装37MW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装置,为企业增收约2000余万元,实现了辖区新能源发展经济生态双收益。
中国能源资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