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Wind Turbine Price Index 2H
2023: Elevated Levels Linger》研究报告显示,受到材料价格上涨、通胀和供应链中断影响,全球风电机组价格相比新冠疫情前提高了30%。2023年下半年签署的风机供货+安装协议价格达到99万美元/MW(约合7064元人民币/千瓦),比上半年高出3%。
据了解,目前我国陆上大基地风电EPC价格为1700元/千瓦(不含机组设备),进入2023年以来,我国陆上风电机组价格稳中有降,陆上风电机组平均价格已由1800元/千瓦,降至目前的1400元/千瓦,加上EPC价格,合计从年初的3500元/千瓦降至目前的3100元/千瓦,降幅达到11.4%。这样的机组供货+安装价格,相比国际的7064元/千瓦低出一倍有余。
事实上,如果仅算主机价格,国内外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到两倍有余。
一边是全球机组价格持续上升,并且利润率稳步提高;另一边是中国机组价格稳步下降,利润率基本为零。中国风电市场就像一台绞肉机,不仅早已没有了外资整机商的身影,就连中国品牌的整机企业,也因匆匆推出新机型获取订单,而开始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据风电世界渠道消息显示,今年我国已有两家整机商出现机组批量质量问题。一个是排名前三的整机商,因装机量较大的海上机组某关键部件全部存在缺陷,不得不大量更换;另一个是某进步较快的整机商,在一个项目中采用一批关键零部件大量出现断裂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风电机组倒塔数量已超百起。
那么,中国整机商是不是应该赶紧向国际市场挺进呢?答案似乎并不轻松。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上述研究报告显示,指数样本内中国向海外销售的风机价格比欧洲和美国同行的价格低20%。简单对比价格可能会鲁莽地得多一个结论,那就是20%的差价相比国内外机组投标价格差价,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还是去开拓国外市场合适。
但上述结论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老外凭什么把订单给你,是你符合当地法律与制度,还是深耕多年,再是有没有带着投资过去,要么为当地养了一大批高收入员工?每个国家的情况完全不同,所以这导致中国整机商大多都是与中电建等合作,通过一带一路进入国际市场,很少有能够直接得到国际业主,尤其是欧美业主订单的情况。
更尴尬的是,近几天除匈牙利外的其他26个欧盟国家集体签署“欧洲风电宪章”(European Wind Charter),提出欧洲未来风电加快部署的计划,并希望能“保护”欧洲风电行业免受来自欧洲外制造商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影响。其直接影响是,将有可能改变欧盟业主低价中标规则,无疑可能会阻碍中国制造商赢得欧盟投标。
那么,面对国际市场丰厚的回报,以及中国市场几乎被清零的利润水平,中国整机企业该如何是好?中国风电产业是不是应该反思,其发展机制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问题。难道非得某一天重蹈覆辙,一家头部企业彻底倒下,才能使市场冷静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