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领跑者”计划助力大同绿色蝶变

这里曾是辉煌富裕的黑金之地,也是满目疮痍的塌陷之城;这里吹响了能源革命的嘹亮号角,也奔跑着煤都转型的匆忙脚步。首个“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的建成演绎了采煤深陷区的绿色蝶变,让世人见证了这个资源型城市的成功救赎。

  大同,史称“云中”,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一煤独大”的资源优势让大同陷入了“资源开采越快,社会发展越慢”的怪圈。同时,因为采煤业的疯狂发展,大同变成了一个地表沉陷严重、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就连曾经以“晋北古窑洞文化”扬名的大同南郊刘官庄村也因地处煤矿采空沉陷区,而变得面目全非,人去窑空。

  “多年来,大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持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践行能源革命,大同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势在必行。”山西省大同市市长马彦平自豪而又恳切地说。

  能源转型,产业转型,大同人希望转型的心情尤为迫切。如今,新能源产业成为大同转型发展的加速器,这座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城市,正在实现着自己的“华丽”蜕变。

  谋求转型

  从大同市到南郊区不到18公里的车程,但记者一行却颠簸了近40分钟才到达目的地。透过车窗,极目远眺,光秃秃的荒山一眼望不到边,地表因沉陷问题导致高低起伏很大,很多地方裸露着坚硬的岩石,看不到一棵大树,土层极薄甚至寸草不生。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采造成沉陷区面积达1687平方公里,涉及大同四个县区。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同一直都在积极寻找传统能源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但面对以煤为主的自然资源现实,大同市在转型之初还是围绕煤炭打转转: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效益,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势;围绕清洁生产,大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加大煤变电转型发展,提高煤炭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尽管如此,煤炭文章却越来越难写,路也越走越窄,而对于大量的采煤沉陷区,更是让人束手无策。

  “我们的危机感一直存在,大同市各级领导一直在积极谋划转型,无论是立足当时的情况搞深加工、搞运输,还是后来搞活性炭、高岭土,但都是围绕煤炭产业转型,效果寥寥。”大同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明生感慨地说。

  党中央关于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打开了大同能源产业转型的思路。“大同地处山西最北部,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日照时间2800小时,仅次于青藏高原,发展光伏产业具有独特优势。”大同市副市长马安全一语中的:“大同土地资源丰富,尤其是采煤沉陷区1687.8平方公里的闲置荒地,可有效解决光伏项目用地瓶颈。此外,大同市电网结构坚强,每年向京津冀地区输电300亿千瓦时,强大的华北电网为大同市发展新能源提供了电网支撑。”

  良好的光照、不毛的土地,还有电网资源,大规模发展光伏基地的三大条件都已具备,这让大同市领导班子兴奋不已。2013年,大同市发改委在深入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废弃土地和电网接入等有利条件发展光伏产业的设想。

  “拿出个想法很容易,把想法变为现实才是最难的。”在项目前期规划中,大同市发改委组织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研讨会,力图拿出一套能够切实落地的方案来。经过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司、山西省发改委、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部门多次研讨、汇报,数次在全国范围内走访电力设计院、新能源研究院等规划设计机构,并邀请北京煤矿科学研究总院的专家来大同实地调研。在长达两年多的研究论证后,大同市会同上海电力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发展规划及2015年实施方案》。

  借“光”发展

  汽车驶过大同左云县曹家沟附近的大片大片绵延的山丘,沿线那些曾经采空沉陷的荒山荒坡如今已被太阳能光伏板覆盖。一路前行,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在朝阳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一座座模块化预制舱式变电站矗立在光伏阵列中,通过条条“银线”将可再生能源输送到远方。

  这里,便是同煤集团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左云县贾家沟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从2015年11月项目开工到2016年6月一次性无缺陷并网发电,短短6个月,这片曾经荒芜多年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首个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从建设之初就以“高效组件、跟踪系统、新型逆变、智能管理、模块设计、集成施工”六大方面创新为出发点,着力打造领跑者项目的升级版。

  记者看到,该项目采用背接触光伏电池生产技术,比常规电池片减少约一半的遮光面积,比相同面积常规组件输出功率提高20瓦;电池背面金属导电箔优良的导电性、散热性,提高发电量,多晶组件转化效率达到17.2%,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电池板所有的地桩都采用钢桩,对土地没有损害,光伏板下种植喜阴植物,光伏板清洗为土壤提供水分,起到了植物涵养、水土保持的作用。面对自己的“杰作”,大同煤矿集团塔山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尚务强满脸掩饰不住的兴奋。

  不仅如此,为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想,大同领跑者基地在规划初期就已经确立了“能源发展与生态恢复并举”的中心思想。据马安全介绍:“从土地属性来看,大同光伏‘领跑者’项目涉及的13个子项目所用土地均为灌木林地和宜林地;但从现状来看,这部分土地实际上是荒山,常年荒芜。所以我们在项目规划中,就提出‘林光一体’的发展模式,仅一期领跑者项目就可扩大造林面积2.3万亩,绿化覆盖率增加47.7%。”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实施“光伏+林业”的模式,各个项目实行业主包干到底,要求中标企业不仅要建设好光伏电站,还要在光伏板之间种上适宜生长的林木。为此,大同市发改委科学论证、反复研究,在每排光伏板之间留出6米的间距,种植3排沙棘等灌木……按照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进领跑者基地建设,以光伏发电项目促进沉陷区生态治理,“林光互补”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往几十年的无节制采煤,致使大同的地表破坏严重,到处是支离破碎的矿山和不断塌陷的土地。目前,大同利用沉陷区发展光伏,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产业的好事。”大同市政府工作人员宋宁称。

  用“新”绸缪

  2016年冬季,大同的很多市民一个共同习惯就是在微信上晒“蓝天”,去年全年大同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14天,居山西之首。作为山西最北的煤炭资源城市,大同环京津冀,连晋冀蒙,地处晋北盆地,扩散并无优势,却为何一举从雾霾中突围?

  积极推进产业转型,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用能,大力发展新能源对促进大同的环境改善功不可没。如今的大同,不仅省内闻名,甚至在全国都有不小的知名度,领跑者基地也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取经者。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光伏领跑者项目做出的贡献非常大。国网大同市电力公司调度中心副主任刘慧超向记者介绍,该市火电发电占比逐年下降,新能源发电占比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大同市已有27座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达156.85万千瓦,占大同市总发电量的25.8%左右,占全省光伏装机容量59.1%。

  在采煤沉陷区“领跑者”项目的带动效应下,大同能源转型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大同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大同将着重建设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多轮驱动的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典型示范意义的“千万风光”新能源城市和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到2020年,风电总装机达到400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600万千瓦,力争建成浑源15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0万千瓦。

  “要坚决破除以煤兴市的幻想,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牢牢扭住建设美丽大同、富裕大同、幸福大同的‘三条主线’加快发展思路转型,打造东承首都、西接丝路、南贯三晋、北通蒙古、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表示,大同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煤为主时期“有水快流”的思想,将能源发展规划转变为绿色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在绿色产业支撑下,大同拥有了与过去几十年“煤都黑”完全不同的“大同蓝”。来自大同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大同市旅游市场热度走高,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36.5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1.15%,其中过夜旅游者26.5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09%,一日游游客210.0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385.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6%。

  黑金之城的绿色蝶变,从光伏开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领跑者”计划助力大同绿色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