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基于远景的技术能力,我们可以在包括内蒙古、甘肃、黑龙江、河北等三北高风速地区,将度电成本降至0.1元,同时发电侧储能的度电成本也将实现0.1元。”不久前,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曾对未来风电的发展做出如此预测。
众所周知,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长期制约其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脚步,而风电度电成本的快速下降无疑为全球能源版图的重构勾勒出了更具象的图景。三北地区“风电+储能”度电成本若成功实现0.2元,其成本优势将基本赶超燃煤发电。
更重要的是,碳中和目标确定过后,新能源发电对高污染的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电的替代迫在眉睫。今年9月,中央高层公开表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碳减排,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据了解,中国要实现零碳的目标预计需要80亿~100亿千瓦风电、光伏的装机。“三北地区的风电资源储备量就超过100亿千瓦,这已足够满足中国的零碳装机需求。”张雷曾表示,“未来十年将是新能源彻底主导能源世界的十年。”
目前,风电行业已临近平价时代的关键节点,远景此番相较市场更为大胆的预测,使得“一毛钱”目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为详细了解这一目标的实施路径、边界条件、现实意义等问题,记者在第13届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对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进行了专访。
以下为专访实录:
Q:此前远景CEO张雷已经表达了2023年三北地区风电度电成本实现0.1元的信心,请问在实践中,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田庆军:这个目标的提出本身是基于远景的技术能力、现实资源的潜力等前提,经过严密的数据计算,推导出来的,也就是说1毛的度电成本是可以实现的。但毋庸置疑,要实现这个目标确实有边界条件。
其一,不能弃风限电,否则就不可能达到1毛;其二,对风机的要求更高,发电效率要在现有基础上提升30%,并且质量要足够好,得保证20年后还能正常发电;其三,需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降低运维成本,其实由于存在质量问题,早些年的风机在运行十年后的运维成本非常高,这是影响度电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四,风电场建设成本要在现有建设成本基础上下降30%,现在的EPC造价中包含了很多非技术成分,但这些不能代表风电的度电成本,未来开发商的开发方式应该是集约式,最大限度减少用人成本、土地成本、非技术成本,把风电场做成标准化产品。
除此之外,风资源条件和融资条件也很重要。目前,融资成本是影响风电度电成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国企贷款利率已经普遍在4%以下,新能源行业贷款年限大约是15年,未来的融资环境还是比较乐观的,如果能和国际接轨,融资成本将缩减至2%,贷款年限也更长。
当然,这些条件的实现只靠远景是不够的,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Q:这样的边界条件会不会显得有些苛刻,不易实现?
田庆军:其实边界条件不算苛刻,我认为中国正常的风电开发条件就应该像前面说的那样。
第一,弃风限电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保护传统火电,但现在中央已经表明了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雄心壮志,为保护火电而限电的行为将越来越少,再加上未来有储能来平抑波动性,电网也不用限电;第二,对于风机发电效率的提升、可靠性的保证及使用寿命的延长等方面本身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是我们不被市场淘汰的立足之本;第三,在未来的平价时代,补贴的退出会缩减原本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他们自然有动力降低开发成本。
在前面的几个条件中,唯一算得上苛刻的就是对风资源有一定要求,就当下的技术条件而言,在6米/s以下风资源的地区要达到度电成本1毛钱的难度确实太大。但实际上这个区域本就不需要设定度电成本1毛钱的标准,因为风速每秒6米以下地区大部分集中在中东南部,这些地区电价水平较高,而且可以就近消纳。
三北地区之所以设定高目标是因为需要跟传统火电竞争。三北地区传统火电成本是2毛多,新能源不仅需要解决发电成本,还有长距离输送成本和储能成本要消化,必须给自己提高目标。
Q:未来在三北地区远景若能实现度电成本1毛的目标,确实有很强的经济性及竞争力,但若在三北地区进行大规模风电建设,消纳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请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田庆军:首先,未来解决消纳问题最关键的是产业布局的调整,最近很多高耗能产业都在往云南、内蒙古等地区迁移,这些产业本身就可以消化一些新能源发电。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现在内蒙古地区矿山和电解铝的用电大部分是消纳风电和光伏发电。同时,一些科技企业已经把数据中心安排在乌兰察布。产业结构的调整让企业能够因地制宜使用当地的绿色能源,形成绿色的电解铝和数据中心。
其次,我国减碳时间表的确定意味着未来几乎没有火电的增长空间,再加上风电、光伏技术提升及储能的应用后平抑其波动,火电调峰的功能也不再,原本在电网送出通道占比60%的火电将为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让出空间。
更重要的是,现在中国虽已经建成了几十条特高压线路,但受目前的技术限制,承载率大概只有40%~50%,未来随着特高压技术的成熟利用率将会不断上升。同时,除了已有线路外,新增的特高压线路对新能源更加友好,新建的青豫特高压就是全球首条±800千伏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电源项目。
Q:除了三北度电成本1毛的目标外,远景还提出了发电侧储能1毛的目标,您认为如何才算真正体现储能的价值?
田庆军:储能跟新能源不一样,目前储能有三重身份。一是发电侧身份,电厂自己负责,电网把它当成发电设备;二是电网侧身份,享受参与一次调频的收益和度电差价收益;三是用户侧身份,享受用户侧的电价政策。但问题在于,目前储能还不能同时拥有三重身份。
储能的价值要看成本+交易,储能要产生价值才有意义,通过交易带来的价值创造与储能本身的成本这两个一定要紧密结合,不能剥离开看。如果是不充不放,成本再低都没有意义。所以要把成本和价值创造结合起来。
Q:今年风能大会上,行业联合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年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的目标,远景也提出了2023年实现两个1毛钱的目标,请问此时提出这样的目标有何意义?
田庆军:减碳时间表确认之后,大家都看清了“十四五”风电的发展方向,统一了思想,这个时候的目标就是树立信心,设置希望。如果市场看不到希望,大家肯定不会投那么多钱。所以信心很重要,先有信心,后有市场,然后有技术创新,再进一步推动市场扩大,把信心夯实,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要是没有信心,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实际上,1毛钱风电彰显了远景的勇气和使命。50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也好,1毛度电成本也好,我们应该看到其中的勇气和担当,这对行业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