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风电企业有义务支撑“30·60”目标,市场潜力值得期待【两会声音】

“碳中和”无疑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词。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家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今年的提案中频频聚焦碳中和,他建议,在全国推动“百千万”碳中和示范工程;优化碳排放认证机制,建设绿色零碳工业园区;推进解决碳中和进程中“用人荒”问题。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武钢谈到,风电市场潜力巨大,2021年及未来的风电装机规模仍然值得期待。在中国推动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力军,金风科技等风电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关键的支撑作用。

保障“30·60”目标实现

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此,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武钢今年的政协提案多与碳中和相关,他将保障“30·60”目标实现放在了所有提案首位。武钢认为,实现“30·60”目标,提高绿电消费是重要抓手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绿电的市场地位与其战略作用不匹配,绿电认证标准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绿电生产和消费的积极性。

为此,他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确保绿电应发尽发,全额保量保价消纳。同时,加强政府监督力度,禁止地方政府强制绿电低价交易的行为,放开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政策,落实隔墙售电政策。还应尽快出台与配额挂钩的绿证强制认购机制,并建立绿电消费认证标准,实施绿证交易与减税、贷款优惠、提升授信额等进行挂钩的激励政策。

“30·60”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围绕这一大目标,武钢也提出了相关配套政策建议。例如,他建议,在全国推动“百千万”碳中和示范工程,其中包括构建百个碳中和绿色城市示范、落地千个绿色园区示范项目以及实施万个绿色乡村建设示范工程。

其他重要提案内容还包括,建议加大风电工程专业人才培训及学科建设力度,从而推进解决碳中和进程中“用人荒”问题;以及与风电行业助力碳中和相关的财税政策建议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金风科技注册地位于新疆,武钢在有关社会民生的提案中重点关注了新疆地区的情况。他建议,对新疆籍教育类高材毕业生与选择留疆安家优秀教师,给与住房补贴、职级晋升优先等政策支持鼓励。同时,应加强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科技推广。

风电市场潜力巨大

近期,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20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高达7167万千瓦,由于数据之高远超预期,引发了市场广泛热议。作为在风电行业奋战30余年的企业家,武钢在谈到这一成就时不禁感慨,“这是一个令全行业骄傲的业绩,来之不易。”

在本次专访中,武钢也向记者分享了他对于风电行业的看法。他认为,在政府、电网、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全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证明了风电产业链供应能力潜力是巨大的,能够满足各企业和各地方能源转型的需求。

“这首先得益于中国政府部门强大的抗疫能力,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保障了产业链供应能力;二是得益于政府部门对能源转型,尤其是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三是得益于电网企业的高度重视,它们加班加点,克服困难,基本实现了能并尽并目标。”武钢说道。

特别是疫情期间的情况,直到今日,武钢谈到那段经历仍然感触颇深。就金风科技而言,疫情期间,公司不仅协助供应链上资金链困难企业获得超过3.6亿元金融机构融资款项;而且在国际疫情未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下,适时调整海外项目节奏,保障了海外业务的平稳过渡。

记者注意到,去年10月,400余家企业签署《风能北京宣言》,并提出,“十四五”期间,需保证国内年均新增风电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武钢认为,2021年新增风电并网容量相比2020年可能会下降,但这是正常的行业特点,不足为奇。“我们要做的,就是全行业共同努力,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打造更高质量的产业链,为‘十四五’新增装机2.5亿千瓦打好基础,为实现‘30·60’目标打好基础。”

武钢向记者表示,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风电度电成本依然处于下降通道中;同时,许多省份在“十四五”能源规划中,都非常看好风电,并规划了大量风电项目。“不难看出,风电市场潜力巨大,2021年及未来的风电装机规模仍然值得期待。”

推动产业链联合创新

金风科技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亲历者与创新的推动者,是国内最早进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金风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长期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解决方案的领跑者,全力打造“数字化金风”、“多元化金风”和“国际化金风”。

过去5年,金风科技以创新为己任,不断追求卓越,践行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的承诺。武钢告诉记者,金风科技不仅打造了有绿色竞争力的产品,还布局了多元低碳业务,并且实现了绿色产业链的协同。

金风科技跨界融合发展的实践也很有意思,例如,公司与比亚迪合作,加强双方在储能应用领域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与天津中远海运跨界合作,为港航物流领域提供新能源替代等综合能源服务。武钢相信,碳中和不仅仅是风电行业的使命,更需要国内外各行各业跨界合作。

面对“30·60”目标绘就的宏伟蓝图,风电行业大有可为,身处其间的企业又应如何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在专访中,武钢向记者表示,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力军,风电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关键的支撑作用。金风科技将从三个方面推动创新,为碳中和带来更大贡献。

一是推动风电产业链的联合创新和集成创新;二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与风电结合的创新;三是跨界、跨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融合创新。

武钢介绍说,为顺应碳中和目标,金风科技提出,要在大基地、集中式、分散式、海上、存量市场五大场景中,赋能用户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最优和资产价值最优。为此,金风科技将提供高性能旗舰产品,并构建起多维度数字化、深度源网融合、全生态资产增值等多重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风电企业有义务支撑“30·60”目标,市场潜力值得期待【两会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