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1)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
本届大会以“碳中和——风电发展的新机遇”为主题,历时四天,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创新剧场以及关于“国际成熟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国际新兴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风电设备智能运维论坛”“碳达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等不同主题的15个分论坛。
在追求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开发利用海上风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海上风电作为后起之秀,正在得到充分重视。作为进入成熟市场发展阶段的中国,下一步的海上风电发展至关重要。
2021年10月19日,在海上风电发展论坛上,来自风机制造企业、咨询研究机构、专业投资机构等领域的专家围绕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重点和机遇进行交流和探讨。精彩观点摘要如下:
张秀芝:建设台风风场模型,向深海推进
风电专家张秀芝
海上风电逐渐向深远海推进,作为深远海如果用气象站去推推不出来,推不准。这个时候要是算50年一遇,唯一可用的是通过台风风场模型,也就是1995年开发的模型。
谭泓:金风出海,示范越南海上风电项目工程设计实践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海上风电项目海工总设谭泓
建议开发商加强对越南市场海上风电技术特性的认知;重视越南海上风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支撑结构设计工作应国际化、标准化;借助国内设计经验,将新技术代入越南海上风电市场,满足电价退坡及降本,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支撑结构设计及施工综合成本最优技术方案在越南的实践。
王祖明:海上风电的远景经验,看平台化产品Model Y如何推动跨海域实现平价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海上解决方案负责人王祖明
我们坚信在深度的数字化下,我们的模块化才能打通任督二脉。而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当前风机产品最关键的两个任督二脉,只有打通这一层,我们才能够进入新境界,快速地实现成本的下降以及管理的轻量化。同时产品策略上要既快又稳,远景巨额投资的伽利略深度测试体系,能充分优化产品基因,并使能远景自研品牌的高可靠性,这些都是平价时代必不可少的要素。
王超:四大创新护航漂浮式风机系统设计技术及开发应用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载荷强度室副总工程师王超
对于深远海海域应用场景,海上固定式基础已经无法满足开发经济性要求,海上漂浮式风机将是未来深海大趋势的最佳选择解决方案。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风机成功吊装,这是首个国家级漂浮式示范项目,也是引领我国海上风电行业走向深海的又一重大成果。
谭术平:机组大型化 走向深远海
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机械所副所长谭术平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潜力巨大,靠近东南部负荷中心,发展海上风电对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3060”目标具有深远意义。海上风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更高,但面临开发成本高、可维护性差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高可靠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支持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同时需要加快海上风电技术研发,缩短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我国海上风电领域自主创新与国际技术引领能力。
王国军:现在的形势,是叶片大型化发展和叶片低成本轻量化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叶片卓越能力中心主任王国军
我国海上风电机组的发展趋势是一个产品平台匹配多个风轮直径,风轮直径成为整机商产品竞争差异化竞争要素。在双碳和平价背景下,今年海上装机高峰,但是整机招投标并不是特别旺盛,最个一个招投标出来的价格比去年降低了30%。可以说今年应该是海上平价的元年,叶轮直径的大型化使得叶片成本是增加的,但是双碳和平价的背景下需要叶片低成本轻量化。所以说现在的形势,是叶片大型化发展和叶片低成本轻量化。
李进泽:管窥海上风电电机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李进泽
去年海上风电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风电行业的政策从十二五定位发展海上风电,明确上网电价,到十三五鼓励规模化开发,竞争性配置市场化机制,形成指导的电价。“十四五”海上风电迎来黄金发展期。
杨忾:大功率海上机组双驱电动变桨技术初探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变桨系统工程师杨忾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产品线已经实现从2兆瓦到10兆瓦跨越,一方面实现变桨系统价格的大幅降低,同时实现变桨系统可靠性稳步提升。当时在这个项目立项的时候,要开发一套能够适用于10兆瓦机组,到底是采用电动变桨还是液压变桨,这个困扰我们很久。目前我们的这套双驱变桨系统从设计到最后投运,不管是性能还是可靠性、稳定性,整体都远远超过预期。双驱变桨电动系统是以后一个具有非常广阔市场和应用前景的变桨系统的解决方案。
刘励学:2021年后如何实现海上风电项目平价上网?
Ramb ll Danmark A/S中国区风电业务开发经理刘励学
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也是非常重要,合理性规划是海上风电项目是成功的关键。第二是优化的选址,影响到海上风电的营业收入,可带来尽可能低的建设成本。目前按照欧洲的经验,对于海上风电项目来说,建设成本往往关系到海上风电项目的成败。按照欧洲的经验对于海上风电项目来说,运维成本大概占了全寿命周期内总成本的30%,对项目的总投资会产生明显影响。最后降低项目造价的同时,一定要在满足安全健康的前提之下进行。
周铭:风机叶片前缘保护技术研究探讨,如何三年收回成本
Polytech应用工程师周铭
前缘腐蚀对度电成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前缘腐蚀会造成5%到6%年发电量的影响,同时也会增加维护成本。可以算一下,如果使用我们的产品投资回报率是什么样的。使用这个膜之后,我们算了一下当地的投入,即使是像这么小一个风机,使用三年之后可以把这个成本直接覆盖掉,也就是说,三年之后就可以把这个成本给收回来。
杨燕:聚焦安全,海上风电容易发生高风险的三个主要领域
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合伙人杨燕
海上风电容易发生的高风险存在的领域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高空作业,还有一个电气系统,还有一个就是攀爬和绳索通道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海上风电相关风险最高的三个领域。其他的还有很多,海上有关的操作,包括塔筒的坍塌,叶片的故障失火,塔筒的撞击雷击,这都是海上风电比较容易发生或者发生概率比较高的安全事件。
盛俊毅:仍需深入探索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盛俊毅
随着目前新能源发展,直流的很多技术包括部件技术、传输技术、转换技术都得到了质的突破,所以未来在大规模新能源送电里面,可以把新能源送到用量更大,距离更远。也可使海上风电的成本也更低,转换桩更加灵活。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解决方案仍需深入探索。实现新能源并网与送出的问题,提高电网稳定性,为部分用电负荷提供由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传送新能源、将现有的线路改造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把新能源电力直接送至负荷中心,采用绿电来进行产业升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段志强:“由陆向海、由浅到深、由固定基础向漂浮式平台”成为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段志强
随着近岸资源的开发趋于饱和,海上风电产业逐步走向深远海,将风机安装在漂浮式平台的漂浮式机组是最佳选择。“由陆向海、由浅到深、由固定基础向漂浮式平台”成为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深远海风资源,由于没有障碍,可以达到更高风力、更恒定的速度。其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层面的巨大潜力和战略附加值,使其成为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赵天意:升级海上风电“电气动脉”,助力海上风电“扬帆远航”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行业市场负责人赵天意
海上风电超过50%的停电故障跟电气设备相关,为什么?因为它的敏感性是最高的。相对来说因为位于整个海上主动脉,它的故障一旦发生的话,影响将非常大。因为任何一个元件产生故障,可能会造成整个主动脉的栓塞。因此,很多关键问题最后聚焦或者落脚在海上风电的电气系统,改善电气系统非常关键。
杜可:护航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
乌斯坦中国区副总经理杜可
现在风电行业有一些公认的痛点,比如说六级风没有专业的船舶可以做运维,人员没法上风机,舒适性比较差。我们不是一个海洋民族,普通运维人员晕船比较严重。业主单位尤其是很多老的风场当初做运维的时候都是基于渔船的,所以根本没有对新装备的预算,而且租赁市场也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怎么设计一条比较先进和高端的运维船?如何解决行业的痛点?我们作为一个设计公司来讲,这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徐伟: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如何用好海?
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伟
海上风电的发展,在我们的制度方面,第一个是功能区划制度,第二个是有偿使用制度,每年向国家或者一次性缴纳海域使用金。这几年还形成了几个管理制度,包括有偿使用的意见,还有生态红线。这些共同构成我们国家海上资源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
海域使用有分类,如工业用海、渔业用海。风电属于工业用海。海域有偿使用,只是使用金比较低。另外还有海洋生态红线,大概占到海域的30%的比例。我国的海上风电制度中对海上风电管理主要包括规划、项目受理、项目核准等等几项内容。
张帆:浮式风机设计的最新展望
DNV产品经理张帆
对于浮式风机来讲,目前的趋势更多是向着深远海角度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配套的单机装机量会越来越大,比如说12兆瓦、16兆瓦、18兆瓦、20兆瓦。从深远海角度看,风资源会更加优化一点。从油气背景角度来讲,浮式结构物目前在研项目或者在研概念大类有40多个。目前我们发现并没有哪一种类型的浮式风机概念能够比其他类型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个研究工作还在进行当中。
唐述武:跨越式新一代风电一体化运输安装船新在哪里?
豪氏威马销售总经理唐述武
新一代新功能的安装船有什么特点?安全性比较好,主要的功能是集成了单装的安装,包括导管架的安装,变电站以及整机的安装,另外还包括翻转的功能。除了海上风电之外,这条船同时具备海上油气田平台拆解功能。
顾楠:深入海上运维评估和智能化管理
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顾楠
海上风电运维难点和痛点怎么解决?现在来说也是有一些相应的策略,如海上风电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我们知道现在国内外非常注重海上风电智能运维系统开发,但是在我们实际评估过程中发现,各种智能运维系统考虑的要素是不一样的,成熟度或者数学模型的复杂程度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智能运维系统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策略,如何把它进行量化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李佳:建设海上正压除盐除湿系统,助力海上风电发展
柯提思空气处理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商务拓展经理李佳
在全球海上风电所有故障率当中,有20%到25%是直接或者间接因为湿度大造成的。除湿机在这个产业链上面有哪些应用?目前行业运输包括机舱塔筒、变电站都有用到,海上则全部用到除湿机。在陆上,是应用在运输过程中比较多,是为了保护电气元件不受到腐蚀。陆上有一种情况,就像国内内蒙等地方,早晚温差大有一些冷凝水的出现。
我们的作用是事实上促进了海上风电更具市场竞争力。例如我们可以使所有的塔筒机舱内部的构建从C5降到C3甚至是C2,有效节省了成本。
孟庆昂:启动海上风电长效防腐方案,护航平价时代风电发展
海虹老人北亚投资有限公司风电行业经理孟庆昂
海上风电下的海床上面是海水,这一块是防腐处理最难的地方,尤其是一会儿有水一会儿没有水的特点,要求其有非常好的防腐能力,所以通常做的是比较厚的,要求尤其比较高。塔筒部分和陆上差不多。另外还有飞溅区和潮汐区。整体上,很多业主有降本的要求,做好飞溅区和潮汐区会降低综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