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大型化推动降本。1.供给侧:自2009 年开始,我国风光电价政策模式经历了“标杆电价-指导价-平价”的转型。当前陆上风电中央补贴已全面退出,海上风电也即将退补,大容量风机的不断推出是降本核心驱动力。根据金风科技的数据,21 年9 月3S 机型风机的招标价格已经降至2410 元/kw,4S 降至2326 元/kw,相比年初分别下降20.8%、22.2%。2.需求侧:而在大型化、主机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招标量大幅增长,为明年的风电装机打下坚实基础。根据金风科技的数据,21 年前3 季度的风机公开招标量为41.9GW,已经超过去年全年(31.1GW),其中陆上新增40.9GW,海上新增1GW,全年整体招标量有望超过50GW。
实现国产化,成本以材料和运费为主。塔筒是风电机组的主要承载部件,建设成本中占比5-10%。塔筒本身的技术壁垒并不高,更考验企业的拼装和焊接能力,也是少数完全实现国产替代的环节。而伴随着风机的大型化,柔塔凭借轻量优势逐渐成为主流。塔筒环节相对独立,通常与风电机组分开招标,受风机价格战的影响较小。根据天能重工招股书的披露,塔筒成本主要由原材料和运费构成,运费成本占比7%,原材料成本占比82%,其中钢材占比57%。
行业格局优化,核心看产能布局与出海能力。由于塔筒具有一定的运输半径限制,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龙头加快产能布局、供给结构调整,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我们测算出国内塔筒行业收入从2016 年的216.46 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480.58 亿元,CAGR 约22.07%,2016-2020 年四大龙头塔筒合计市场份额从25%上升到31%,大多在三北和东部沿海地区集中扩充产能。美国、欧洲塔筒企业在钢价高企影响下业绩增速疲软,再投资能力减弱,未来国内塔筒企业有望实现全球出口。
投资建议:风电塔筒是少数实现国产完全替代的环节,考虑到运输半径的限制,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产能较大、具备优秀出海能力的龙头企业大金重工、天顺风能。当前大金重工已率先形成100 万吨产能,其中蓬莱基地是两海战略的主要载体;而天顺风能是全球塔筒龙头,同时还拓展风电装备制造板块实现多元化布局,未来海工基地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除此之外,在整个风电产业链,我们建议关注国产轴承龙头新强联、法兰龙头恒润股份、高空作业设备龙头中际联合,以及切入风电轴承滚子的力星股份与五洲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