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对今年市况谨慎的声音,另一边却是开足马力的产线;一边是针对光伏的专项监管席卷全国,另一边却是产能扩张的消息此起彼落。
在这个咋暖还寒的春天,中国光伏行业似乎又在重演着2010年的剧情。
所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其实不过是因为人性总是相似,这与时代无关,似乎也与技术进步无关。
有人认为,经历了2012年行业寒冬的光伏巨头们,对于产业的起伏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和更加谨慎的应对策略。
这个看法,既有道理也没啥道理。
有道是趋势比人强,一如那风车里的老鼠,它倒是想停下来,可停得下来吗?
扩张原本没什么不好,做企业谁不想做大做强呢?
可问题是,扩张的逻辑是什么?
2010年那一拨扩张潮,笔者也曾问过这个同样的问题(详见笔者2010年旧文《光伏业“史无前例”的扩张》)。
许多企业主的回答几乎雷同:如此好的行情,为什么不扩产?何况,以前不如我的隔壁老王都扩产超过我了,我凭什么不扩?
当其时,光伏应用龙头市场欧洲因电价下调安装量开始萎缩,期望中的接棒者美国还处于上下两院对政策的讨论中而充满不确定性,除此之外,满世界再无一个像样的市场。
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光伏行业却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扩张潮。当然,故事演变大家都看到了,许多人、许多企业还亲身经历了。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2015年国内市场的启动,恐怕跳楼、跑路的远不止当年那几位。
那么,今天的市场,具备了如此规模化扩张的逻辑吗?
先说国内,地面市场如今基本只剩下一个“摇摇欲坠”的领跑者,每年只有8GW;扶贫项目虽短期有强劲需求,但总量也不过十几个吉瓦;工商业分布式尽管空间很大,但经过前几年的粗犷发展后,市场对项目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很可能会阻延市场拓展力度;而众所期待的户用市场,即使不论电网明里暗里的控制,前期一些企业竭泽而渔式的开发,不但让一些安装户有上当受骗之感,甚至还“逼”得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明文禁止安装光伏。
对于2018年国内市场的安装量,多数市场观察者似乎都预估会低于去年。那么,简单取个中间值,假设45吉瓦。
再看国际市场,欧洲市场可以忽略;日本已近饱和;美国同样可以忽略,贸易战背景下国内产能直接进入美国很难;印度市场崛起势头虽然很猛,但时隐时现的贸易保护“悬剑”什么时候掉下来,谁又能预料?
上述几个国际主力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在业内基本算是一种共识。
也就是说,在并不看涨甚至是看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国内大厂却在近期不约而同启动了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张。
背后的逻辑,似乎也只有“以前不如我的隔壁老王都扩产超过我了,我凭什么不扩”了。
显然,这也是一种基于竞争的决策逻辑——扩产竞赛,不仅为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还有可能拖跨对手。
不过,应该引起业内决策者们思考的是,国家能源局近期两次发文推动的席卷全国的光伏专项监管背后,除了规范市场,有没有可能也隐含着政策调整的意图在内?
毕竟,这个市场近几年的发展的确有点快也有点乱,这有悖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大方向。
市场的不确定性,似乎并没有减少。
光伏业再演扩张潮究竟为哪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光伏业再演扩张潮究竟为哪般?
相关推荐
-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 国家能源局:支持有条件的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结合本地实际有序推进光伏产业发展
- 工信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破除“内卷式”竞争,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 “十五五”新能源项目将达220亿元!《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印发
- “十五五”新能源项目将达220亿元!《乌拉特中旗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
- 四川:到2027年光伏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4800亿元
- 克罗地亚暂停住宅太阳能补贴申请
- 政策驱动先进技术百花齐放,TOPCon多重优势引领高质量发展
- 罗马尼亚第二次能源差价合约成功拍卖2751MW项目
- EIA:美国太阳能装机或占今年新增电力装机的一半
- 六部门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 欧洲浮动光伏发电项目准备与北海海上风电场整合
- 六部门召开光伏座谈会: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 黑山首批大型私营风电和光伏项目将于2026年投运
- 罗马尼亚87兆瓦Oradea光伏项目开始商业运营
- 菲律宾首个浮动太阳能发电站并网发电
- 美国农业部终止农场太阳能、风能项目
- 沙特ACWA中标摩洛哥两个400兆瓦太阳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