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月31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将于9月3日到期后终止。昨日,A股9月首个交易日,国内光伏板块逆势上涨,截至午盘,近20只股票涨停。业界人士分析称,此举系受欧盟终止逾5年对华“双反”制裁。记者昨日采访时,泉州业界也纷纷表示信心受到提振,将在光伏电子信息产业里继续稳健发展。
欧盟市场牵动国内产业
公开数据显示,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年新增装机曾占全球30%),也曾是中国光伏最为重要的市场,最高峰时期占到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和价的90%。“双反”前的2011年,中国仍有将近70%的光伏产品出口至欧洲。
“随着欧盟各主要成员国大幅削减补贴,加之进口最低限价的约束,欧洲太阳能的利用及光伏市场发生了重大结构性变化,从2012年的24GW大幅下降到2014年的7GW。”业界人士说。与此同时,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自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整体呈现下跌趋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此前接受采访时称,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连年下降,主要受国外“双反”、价格承诺等影响,价格下降也非常快。
不过,自2017年以来,欧洲当地的装机量已有所增长。今年以来,欧洲光伏市场已逐步复苏,部分国家的住宅和商业部门对屋顶太阳能的需求强劲反弹。
资本市场普遍认为,欧盟光伏“双反”到期后取消,将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触底反弹动力。中信证券相关分析师认为,今后中国光伏产业的海外需求确定性得到保障。欧洲太阳能市场恢复自由贸易,国内企业将重新在欧洲市场获得价格优势。伴随关税恢复正常,中国组件有望重回欧洲市场。但由于欧洲市场装机增速近年放缓,关税解除对于国内光伏行业整体现金流压力的缓解效果有限。
上半年相关产业增速明显
“德国、土耳其和法国的光伏安装需求大涨。”泉州业界人士许先生说,国际市场的变化与国内市场息息相关,泉州相关产业于2011年左右开始发展,后期因扩张速度过快也曾一度进行调整期,如今又步入了稳步发展的节奏。“今年上半年南安光伏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1.1亿元,增速同比达到38.2%。”南安市经信局相关人士说,光伏电子涵盖了光电、光伏产业。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全球光伏市场正在向“去中心化”的趋势发展,新兴市场的增长正在加快。随着发电成本下降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使用光伏。从长远来看,中国包括其他新兴国家市场才更应该被关注。
另外,未来光伏企业将很难仅靠扩大规模获取更多利润,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固有的规模中挖掘多种业务模式,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据了解,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范畴,在泉州还属于新兴产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泉州已经涌现出不少成功的企业,也有企业步入资本市场。
南安的阳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该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是一家主要从事单、多晶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销售及光伏电站投资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泉州的光伏产业的外贸基因并不太明显。”业界人士许先生说,输出欧盟市场的大多系光伏终端产品,泉州产业更多致力于产业链上游设备的生产研发,更多服务于国内市场,比如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未来随着产业链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国际贸易环境的进一步平等互利,新能源市场的前景可期。业界透露称,泉州业界未来将更多致力于在光伏半导体等高精端产业上游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