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高海拔风电技术加持,助力运达成为最闪亮的“星”

当来自印度洋的季风沿着山谷一路东进,带走了氤氲在山间的晨雾;当第一缕阳光透过那层层林海,为一个个捕风卫士披上黄金战甲;当山间虫鸟欢歌起舞,唤醒沉睡中的我们。起床、洗漱、早班会,风电人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如不断旋转的风机般轮回。

我们驻守的姚安保顶山风电场位于云南省中北部姚安县前场镇境内,场区地貌为高原山地,场内平均海拔2600m,气候环境特点表现为冬春干旱风大,夏秋多雨风小。该风电场由保顶山、三道箐、龙箐、石楼梯四期项目组成,四期项目共安装93台运达股份WD107/110-2000风电机组,其中保顶山项目安装运达机组24台。

最闪亮的一颗“星”

姚安保顶山风电场从建设开始就不是孤零零的一个风电场,其周边有5个风电场,分别是南边云台山风电场,北边茅稗田风电场,东边凤屯风电场,西边大龙口风电场,共聚一个山头的还有大钟山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90万kW。

夜幕升起,行走在保顶山风电场,举目四望,那些风电机组的航空灯,犹如天空中闪烁的星星,熠熠生辉,好不美哉!而运达股份机组恰是群星中最闪亮的一颗,在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一年统计周期,保顶山风电场年平均风速7.49m/s,24台2MW机组发电量达1.56亿度,等效小时数达3256小时,机组平均可利用率高达99.8%,平均MTBF为2677.3h,全场MTTR为2.2h。在风电场业主的科学管理和运达人的努力下,风电场运行指标优异,曾荣获中电联滇西地区4A级风电场荣誉!

高海拔风电技术引领者

我国最初的风机整体技术来源于欧洲,这导致了风机对中国特色的高海拔环境适应性不佳,缺乏相应的专业设计。运达股份作为国内最早研究风电的企业,在高海拔风电的技术上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参与制定了多个国内高海拔风电标准。

在高海拔环境下,空气压力和空气密度下降、日温差大、空气绝对湿度相应减少、高雷暴等因素,这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有的设计并不能完全适应高海拔条件。

由于空气密度减小,其击穿强度和耐压强度也随之减小,在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变的条件下,产品的额定绝缘电压和最大额定工作电压都会降低。运达股份采用了高绝缘等级的产品,并对绝缘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如:高压线圈表面涂防电晕漆,选用额定电压高一级的产品等。而针对空气密度较低,散热的对流作用减弱,进而影响空气冷却的效果,使产品散热加困难,温升增加的问题,运达风电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计算,重新设计了散热冷却系统,加大设备散热功率,充分保证机组良好的散热性能。

山区地形的特殊复杂性, 也带来了气候的复杂性,为雷暴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从风电场气象数据来看,国内相当多的高海拔风场年平均雷暴日可能在60天以上,远高于欧洲的同类指标,因此必须重新计算机组的防雷能力,运达根据当地气象情况和国际标准IEC61400—24∶2002《风力发电系统 雷电防护》及IEC60305∶2006《雷电防护》对高海拔风场的雷击概率进行评估,就机组不同部位防护等级进行防雷器件的选用和工艺设计,实现了运达机组在高海拔区域的高效稳定运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高海拔风电技术加持,助力运达成为最闪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