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吴庙村,一排排整齐的牛羊养殖大棚,高标准的健身休闲广场,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林场……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盐碱地多,光棍多,要饭的多”的“三多村”。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吴庙村地处鲁北,20世纪80年代曾是沾化最落后的贫困村。由于这里土地盐碱化严重,村民连基本温饱都达不到,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由于贫穷,村里不少人蓬头垢面,四处乞讨,许多男青年娶不上媳妇,被周围村庄嘲笑为“洋相村”。
70岁的老支书韩玉忠说:“那时候村里太穷,村集体不光没有办公室,连记账用的纸都没有,只能写在火柴盒上。直到90年代村里才彻底没有乞讨要饭的了。”
近年来,吴庙村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利用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好政策,依托畜牧养殖传统,利用养殖小区棚顶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棚下搞养殖、棚顶上光伏,实施“树粮间作”,发展苗木种植,一举甩掉了穷帽子。
2016年以来,在沾化区扶贫办的支持下,利国乡党委联合周边镇街共51个村筹集扶贫资金2000多万元,在吴庙村养殖小区顶棚安装了光伏板,发展光伏产业,建设了滨州最大的村级分布式2.5MW光伏发电项目。
利国乡党委书记郭昕说,这个项目年收益可达350万元,收益能覆盖全乡所有贫困户和村集体。
为了让光伏板更好发挥作用,乡里不但用无人机检查光伏板上是否有鸟粪等污损影响发电效果,还引进了自动清扫机,用手机APP控制高效清洁,实现了科技与扶贫需求的结合。
截至目前,吴庙村仅光伏发电收益就达30多万元。韩玉忠说:“只要有阳光,就会发电,这成了俺村的阳光银行了。”
“还有绿色银行呢。”一旁的脱贫户韩富安指着村头的一片林场说:“树苗子不花钱,前4年一亩还有100元补助。村里合作社帮着管理、帮着卖。收入的9成归个人。”
近几年,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吴庙村成立了苗木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将棉花与苗木套种。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了管理技术、树木交易等全方位服务。韩玉忠说:“5年苗木成材后,林场每年可持续为群众增收10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村集体有钱了,又申请了上级资金,在村里建了老年公寓、健身广场、棋牌室,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韩玉忠说,桥建起来,路修起来,树绿起来,老百姓富起来,俺们村已不是原来的“洋相村”了。
如今,吴庙村里绿树成荫、沟渠整洁、灯明路畅,有人定期打扫卫生。畜牧养殖、光伏发电、生态林场已成为村民走向富裕路的“三大法宝”。
曾经“出村一片碱厂,进村破屋烂墙,进屋缺衣少粮”的落后村,已实现人均年收入15000多元,成为全乡富裕的村庄。
光伏扶贫,从“洋相村”到“富裕村”——一个鲁北村庄的蝶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光伏扶贫,从“洋相村”到“富裕村”——一个鲁北村庄的蝶变
相关推荐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以新质生产力创造新未来
- 2023年广东粤电阳西双鱼(长角水库)光伏扶贫项目1-9月实收分红收益分配方案出炉
- 180MW!国投云南东川角家村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 占地面积2870亩!国家能源集团又一百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 4000万中央资金打了水漂?这些年光伏“烂尾”工程为何也频发不止?
- 非法集资,又一光伏公司涉嫌诈骗!
- 陕西太白县:加强光伏帮扶 助力乡村振兴
- 安徽郎溪县:光伏扶贫电站 用阳光创造幸福
- 云南昆明:探路光伏公岗新模式 开辟山区共同富裕路
- 内蒙古商都县:借东西部协作东风,打好光伏清洁能源牌
- 前三季度山西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115.4万千瓦 累计并网容量逾1500万千瓦
- 警惕!不良资本念歪了“光伏下乡”的经
- 福建宁化:红色联村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产业建设项目正式投入营运
- 安徽五河县高效运营光伏扶贫资产助推乡村振兴
- 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做优光伏产业管好乡村振兴“钱袋子”
- 大山里“长”出“绿电”!山东安丘市新能源产业“多点开花”
- 湖北神农架红坪镇红河村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年村集体创收预计可达50万元
- 贵州关岭自治县:光伏产业铺造“阳光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