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波及各行各业,光伏行业也未能幸免,产业链制造端与应用端的变化正在发生。
在2月14日 “光储并济·数字互联|PAT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的线上会议中,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对上述问题做出了总结,同时回顾与展望了2019年、2020年光伏行业的趋势与变化。
据了解,中国光伏协会在2月3日向行业发出了调研通知,就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及政策建议收集了近100份反馈意见,在此基础上,协会做出了分析和预判,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于2月7日上报相关政府部门。
根据协会的调研结果,光伏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复工时间延迟,部分企业短期内难以回归正常生产状态;其次是用工紧缺,具体体现在员工返程滞后,此外还需叠加14天的隔离期,而现招工难度较大,需要将培训上岗的时间计算入内,更显延迟;再次是物流效率低下,导致成本上升,如物流货车需反复排队测温,物流时间延长了2至3倍,部分区域车辆无法正常出入,承运的车队及成员大幅减少,进而影响原料采购和成品发货进程;与此同时,海外物流还面临检疫程序的加强,部分国家还涉及停止空运和清关的情况;此外还有原辅材料供应紧张,原因在于春节期间持续生产的原辅材料企业较少,光伏企业节前配料的库存正在逐渐消耗殆尽,如果供应短缺的情况持续下去,部分企业的生产将会面临停滞;最后则是外贸前景不明朗,众多国家对中国公民采取入境管制措施,给光伏企业的出口、走访以及海外工厂的管理、市场调研及参展等一系列活动造成困难。
上述问题对光伏产业的制造端和应用端均产生影响。从制造端看,产能利用率首当其冲,目前各环节产能利用率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月7日,多晶硅、硅片环节的产能利用率为70-100%,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环节为40-80%之间,原辅材30%-100%不等。
王勃华表示:“如果疫情不能很快得到控制,下游电站建设不及预期,压力会继续向上传导,影响上游硅料等环节的生产经营情况,我们预计行业上半年的生产经营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相应的,光伏全产业链运营成本也将大幅提升,主要涉及光伏企业人工、施工、原辅材料、物流、销售、折旧等环节。王勃华判断“如若光伏组件涨价,下游电站投资成本也随之上涨,中国平价上网步伐将放缓,光伏发电竞争力下降。”
疫情对制造端产生的第三个影响体现在,海外工厂运营与海外市场的开拓。海外订单交付延迟严重,企业甚至将会面临丢单和诉讼的风险。
王勃华表示:“很多企业都有海外工厂,但是这些工厂的原辅材料都是通过进口的形式从中国采购的,因此国内原材料不足、物流紧张也将导致海外的供应出现很大的困难,潜在的风险将会增大。”
再看应用端,最直接的体现是,光伏的发电项目无法按期并网申报。“据当时我们的了解,有企业反映假如三月份复工,预计3月31日之前的并网量仅为原计划并网量的10%,进展比较快的也只能达到50%。”
而在全国范围内整体的用电负荷下行的背景下,光伏弃光限电的问题愈发凸显。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了解,某技术领跑项目一月份的限电比例高达50%,时至二月,上述情况仍在持续,并且有加剧的趋势;某领跑者项目近日限电率达到了100%;山东、陕西、安徽、云南、青海等省市都在出现限电的情况。
另外,运维人员无法到岗也对光伏电站的运维带来考验,存在隐患。
综合疫情对制造端和应用端的影响,王勃华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主要包括适当延长电站并网和申报的期限,如2019年竞价项目、领跑基地的并网节点,以及2020年竞价和平价项目的申报节点。以及保障物流畅通、加强财税扶持力度、强化融资机构支持,和保障国际运营等。
在突发疫情影响之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相应调低了有关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的预期,从此前的40-50GW调整为35-4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