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对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意义重大。电改虽给予了其发展的必备条件,但同时也因为电改的“不成熟”导致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发展遇阻。而随着电改的深入,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市场前景依然可期。
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对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意义重大。电改虽给予了其发展的必备条件,但同时也因为电改的“不成熟”导致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发展遇阻。而随着电改的深入,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市场前景依然可期。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不仅重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更赋予了其服务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使命。能源转型与能源革命是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词,而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则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16]1430号)(下称《实施意见》)掀起了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项目的投资热潮,不仅发布了23个示范项目名单,甚至提出到2020年,各省(区、市)新建产业园区采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的比例达到50%左右、既有产业园区实施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的比例达到30%左右的目标。然而时至今日,却难以看到典型的成功案例。行业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是否符合现代能源体系的需要?是否真正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答案显然都是肯定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项目目前只是“生不逢时”,我们只需再等等它。
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意义重大
2016年7月,《实施意见》发布。文件提出多能互补集成系统的两种模式:一种是终端一体化多能互补系统,这类系统面向终端用户电、热、冷、气等多种用能需求,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另一种是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多能互补系统,这类系统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实现风、光、水、火、储等多能互补系统统一送出。其中前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
同时《实施意见》对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建设意义具有很高评价: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提高能源供需协调能力,推动能源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减少弃风、弃光、弃水限电,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是提高能源系统综合效率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结合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目标,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意义简单理解就两点:一是充分利用身边自然资源,减少能源长距离输送损耗;二是通过系统集成优化,降低对内用户用能成本和对外能源依赖度,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以及对外电网安全的支撑能力。
电改给予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发展必备条件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本质上是通过用户用能需求分析,结合各分布式供能系统固有生产成本、转换效率以及外部能源交易价格信号,选择整个系统能源生产成本最低、用户用能成本最低的机组组合方式,满足用户的各类用能需求。因此,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项目应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一是系统需要建立一种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的耦合关联。目前新一轮电改鼓励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以及借助公共电网的分布式发电交易等都能为其提供此类条件;
二是要有对外部价格信号响应的反馈机制。外部价格信号意味着存在成熟的电力市场。电力市场基本原理是供大于求时电力价格便宜,而供不应求时电力价格昂贵。一方面,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项目通过响应外部市场价格信号能够降低自身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响应价格信号能够帮助外部电力供求关系的平衡,促进了电力系统物理性平衡和安全。电力市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也正是我国电改的重点。
电改不成熟致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迷失”
目前,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相关项目进展并不如之前期望那般顺利,甚至缺乏典型成功项目。这里所谓的“典型”,是指项目不仅要符合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表面特征,更要符合其内涵,符合其发展初衷。电改给予了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希望,却又因为电改的不够成熟让其迷失,主要体现为:
首先,“隔墙售电”依旧阻力重重。这既有机制上的客观问题,也有相关利益主体的主观问题。就前者而言,虽然已经有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分布式发电交易等手段,但仍然在用户侧电源交易与平衡机制、“过网费”与结算机制等问题上存在不足;就后者而言,虽然电改反复强调电网企业从统购统销商到输配电服务商角色定位的转变,但仍然存在对用户侧能源新业态不理解和不支持行为。
其次,电力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在充分的电力市场环境下,能够通过响应市场的价格信号充分发挥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弥补其本身建设成本较高的不足。但是我国现货市场刚起步,还无法反馈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集成优化的短期“价格”信号,使其经济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园区型多能互补综合能源”转型遇阻
工业园区本来是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一个最好的应用场景,用户用能需求较大且用能品种多样化。但在上述困难下,以整个园区为对象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项目却难以落地。
于是,近两年,面向单一用户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逐渐成为项目主流,并被称之为用户侧综合能源服务。同时由于用户单一,无论是用能体量还是用能结构,均无必要在能源供给方式上太多优化。于是,其重点逐步由“一次”的综合供能系统构建过渡到“二次”的能效监测与管理。然而,虽然单一用户的综合能源服务能够在需求侧做到能效监测与管理,但是其意义远小于园区型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从供给侧到需求侧的协同优化。
同时,对于传统电力企业来讲,虽然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已成为共识,但企业基因依然围绕能源项目的开发和运营,难以下沉到用户内部。于是,以传统电力企业为主力的能源行业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也充满了对综合能源服务的困惑。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市场,依然可期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是用更清洁更智慧的方式实现用能体系的高质量发展,电改正为它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虽然现在还有些困难,但是未来依然可期。而电改服务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使命,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