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大事件。
简而言之,《中欧投资协定》的落地,用《纽约时报》的话来讲,“将会是中国地缘政治的大胜利”。我们与欧洲经济进行了深度绑定,未来在与某些国家对抗时,将会多更多盟友、筹码。
对于普通中国老百姓来说,充分的竞争意味着我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在一些中高端产业,比如金融、医疗、新能源汽车等等。
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2018年“双反”取消后,光伏行业迎来又一利好。
欧洲的优势产业可以进来,那我们的优势产业也终于可以进入欧洲进行扩张。比如高铁、家电、5G,以及,光伏。
中国光伏产业全球第一,“上中下游都是最屌的那个”,这不是自卖自夸,而是有实打实的数据来证明,光硅片生产就占到全行业的97.4%,更不要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规模已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
光伏早已经是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那么中国的光伏企业们最早是从哪里淘到的第一桶金呢?
欧美,特别是欧洲。
英利、尚德等国内最早一批光伏企业曾经在欧洲混的风生水起。在德国市场,英利的知名度一度比肩联想。中国光伏产业一度占到了欧洲60%的市场份额。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欧盟于2011年发起“双反”,中国光伏产业在欧洲占比从60%下降到不足30%,国内光伏行业也由此大洗牌。
《中欧投资协定》正式生效后,预计最快趟平欧洲市场的行业,就是光伏行业。毕竟国内的光伏行业发展最成熟,各方面都领先全球,对欧洲市场也非常熟悉,有基础,有根基。而且,2018年欧盟已经取消“双反”,两年来,国内光伏企业已经开始逐渐恢复在欧洲市场的布局。目前,欧洲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了。
只不过,单纯取消“双反”,跟“获得投资保护、改善市场准入条件、确保公平透明”等利好条款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显然后者力度更大。
当然,10年过去了,时节如流,白云苍狗,光伏市场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已经变成了中国,欧洲市场对于国内光伏企业重要吗?重要,但已经不再像10年前那样,像命根子一样重要了。
只是,作为中国的新名片,光伏行业中不再出一个全球知名的国际化大企业,似乎说不过去,而既然要国际化,不趟平欧洲怎么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市场的大门已经重新打开,接下来,就看国内的光伏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