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棉花之后,新疆的光伏产业也被西方势力盯上了。近期,美国政客、行业组织、媒体接连给新疆的太阳能设备以及零部件制造贴上“强迫劳动”的标签,试图将中国光伏产业排挤出国际市场。
近数年来,以产业链脱钩、科技脱钩为底色的“对华脱钩”牌,成了华盛顿对抗北京的常规工具。即,根据美国政治需要,将中国某一产业尤其是优势产业当作“假想敌”,联合盟友进行围剿。
哈密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区。陈建军 摄
这些年,围堵中国科技公司、断供中国芯片、鼓吹美企撤离中国、污名化新疆棉花以及太阳能设备……不管是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的5G技术、纺织业、新能源行业、外资吸引力,还是中国依赖外部进口的芯片产业,都遭遇了美国“定制大棒”的定点打击。
美国前任总统言必称“美国优先”,美国现任总统将中国定义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参议院外委会前不久通过“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针对中国的意味颇浓。通俗地理解,美国面对中国的心态是:我比你强的地方,我要卡你脖子;你比我强的产业,我要排挤你;怎么排挤最高效?舆论造势与国家行动相互配合。
新能源是现任美国政府基建计划的一个重点,光伏产业也关乎气候领域“话语权”,在此大背景下,美方抹黑中国光伏产业的表演,怎么可能是偶然的巧合?
基于此,上述事件让外界看到了真真假假的“主义、生意、利益”以及“道德、商业、政治”相互杂糅的美式运作。以所谓“国家安全”之名,诋毁中国企业海外窃取数据,其实是为美国科技产业清理竞争对手;站在所谓人权立场上,炒作新疆“强迫劳动”等虚假信息,干扰国际认知,企图打击中国相关产业并以疆遏华。
然而,美国“对华脱钩”牌打得并不高明。美国芯片巨头因丧失中国订单而影响研发投入,抵制新疆棉花的西方大牌改变口风,美国的光伏市场份额难撼中国光伏产业走向……美国《外交》杂志曾分析,选择切断与中国的关系可能导致美国与世界脱节。
电力工人在组塔。黄俊珲 摄
几十年来,中美经贸之间建立了“复杂的需求和迷宫般的供应链网络”,绝不是抽刀断水就能斩断的。产业链脱钩如同射出一支回旋镖,命中他人,却也自伤不轻。
“希望我们能在某种程度上把知识产权、人权和其他东西从贸易中分离出来,继续鼓励两个经济巨头构建自由贸易环境”——美国商界精英的这种认知,代表了“理性美国”的心声。
从务实的角度看,以莫须有之名强行改变商业规则,无法真正解决美国遏华的心病,却会反噬美国相关产业。本来,合作共赢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实现途径。如今美国政客千方百计频出新招阻遏中国,种种表演,已让人看穿了道义“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中国作家鲁迅语),原来竟是如此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