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年营业收入突破350亿元大关,归属净利润23.28亿元,电池销量高达34.42GW,光伏电池的“顶流”公司—爱旭股份(600732.SH)向投资者提交了一份2022年的完美财报答卷。
与此同时,它也圈定了六大战略业务重点:如包括大幅提高公司组件及电池产能、高功率组件价值性解决方案的全面实施、确保ABC产品的效率绝对领先、加强产业链布局等等,以此隆重开场2023。
该公司强调:到 2023 年底将形成 25GW 高效背接触电池、组件产能。并且继续规划2~3个电池组件的一体化基地,各自的规模不少于30GW。
在今天公布的财报中显示,2022年全年,爱旭股份实现营收350.75亿元,同比增长126.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1.34元,盈利水平大幅增长。
公司表示,2022年的综合毛利率13.7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7.2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2.29亿元,同比增长1039.86%;资产负债率63.31%,较2021年末降5.51个百分点;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5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
2022年全年,电池片环节尤其是大尺寸电池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年内累计实现电池销量34.42GW,同比增长82.65%,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ABC 产品厚积薄发
2022年,公司加快推进大尺寸产能升级工作,截至2022年6月底已完成大部分166mm产线的升级,大尺寸电池产能占比达95%以上。部分产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在 182mm 和 210mm 尺寸电池之间随时切换。至 2022 年第四季度,公司大尺寸电池出货占比达 95.6%。上述成绩得益于企业在 2020 年初全球首发并量产 210mm 大尺寸电池、在行业内率先布局先进大尺寸电池产能的布局。据光伏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全行业大尺寸占比达到 82.8%,较 2021 年大幅提高 37.8 个百分点。
产能方面:公司新一代 N 型 ABC 电池技术标志性项目珠海基地首期 6.5GW 项目已于报告期内顺利投产,平均量产转化效率接近 26.5%,产能正在逐步释放,预计 2023 年二季度末满产。爱旭强调,自己是首个可以同时为客户提供单面和双面背接触组件的企业。
珠海 6.5GW 项目采用全球首创的无银化技术,大幅降低了 ABC 电池的生产成本。同时,公司推出了采用 ABC 电池的新型组件和光伏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其中 54 版型组件功率达到 460W,72 版型组件功率也达到 610W。ABC 组件兼具高功率、低衰减、温度系数好、美观等优异性能,在其全生命周期中的发电量较 PERC 组件提升 15%以上,将继续引领行业新一轮的技术发展。
(爱旭数据,仅供参考)
爱旭表示,ABC组件全生命周期发电量,相较目前市场主流的同等面积PERC组件可提高15%以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潜力,将引领光伏产业链展开新一轮的技术迭代。
谈及“金属银”这一材料,爱旭强调:几年后光伏产业将进入 TW 时代,在 TW 时代太阳能电池对金属银的需求量将增长几倍。虽然全行业都在努力研发各种降低银浆单耗的技术,但我们依然悲观地认为 TW 时代光伏产业对金属银使用量还会占到总供应量的 35%-50%,届时金属银价格的大幅上涨不可避免,势必对光伏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该公司以助力光伏产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消除太阳能电池生产领域金属银的使用,历经艰难终有所成,开发出低成本、可量产无银化技术,为光伏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消除了一大障碍,目前公司 ABC 系列产品采用无银化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约13.78亿元,同比增长112.18%。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2145人,约占员工总数的23.48%。(2021年末,公司的研发人员为 1415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21%,对比可知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大增)。
2022年,公司共申请专利303项,获得授权专利17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4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563项,获得授权专利88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8项。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人才队伍的壮大、专利技术的增多,为公司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以 ABC 电池技术为核心,构筑了以光电转化效率绝对领先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力争在 2030 年前展开二到三次技术迭代变革,将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到 0.1 元/度以内。
创新能力方面,公司凝聚了一大批全球光伏及半导体领域的优秀技术、管理人才。除了来自Fraunhofer ISE、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IPV 等世界著名光伏技术研究院校以及中科院、日本京瓷、韩国三星和台积电等国际先进半导体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外,企业构建了高效的内部人才发展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技术、管理人才,独创出一大批全球领先的科研成果,成功应用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在浙江义乌的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德国弗莱堡爱旭欧洲研究院展开了光伏全产业链的基础理论和量产技术研究,使得公司能够持续保持在光伏领域的技术领先。
2023的未来发展方向上,爱旭也划出六大重点:
第一:除加快珠海 6.5GW 的 ABC 电池项目满产达标进度外,公司力争新建并投产 18.5GW 高效背接触电池和 25GW 高效背接触组件产能,到 2023 年底形成 25GW 高效背接触电池、组件产能。
为促进未来几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公司2023 年计划新增国内生产基地 2-3 处,每个基地规划不低于 30GW 电池、组件的一体化产能,相关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第二:围绕户用、工商业和集中式地面的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以高功率组件为核心的高价值解决方案。
优先聚焦于各场景的高中端市场,提供高技术、高质量、高安全性、低综合使用成本的背接触单玻、双玻、轻质、智能组件。根据客户需求同步配套提供支架、逆变器、储能、能源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产品。
以建立全球光伏领导性品牌为目标,建设爱旭全球专属经销商网络及配套的服务支持体系,不断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高价值产品和服务,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第三:加大研发 确保ABC 产品效率的绝对领先优势
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2023 年计划以“追求 ABC 产品路线技术、质量极限”为目的,构建硅棒/片、电池、组件、系统的量产研发能力,力争早日达到 ABC 电池“平均量产”效率 27%、2 平方米面积组件的平均量产功率达到 470W“以上”的目标。
在持续提升 PERC 电池转化效率、不断降低每瓦成本的基础上,加快对 PERC 技术的升级改造和量产技术的开发,争取到 2025 年末将现有 PERC 电池产能改造为平均量产效率不低于 25%的新型高效电池产能。
随着“零碳全电力时代”大幕的开启,公司加大爱旭欧洲研究院的研发投入,以欧洲 2030 年达到“零碳”先行区域为研发标的,开发出零碳时代以光伏电力为核心、商业化的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产品,为零碳社会提供澎拜动力。
第四:持续优化产业链上游布局,保证供应链连续性和竞争力
持续优化供应链体系,与硅料/片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将战略投资、合资、硅料代工、硅料/片直采等多种业务模式互相融合,确保硅片供应的连续性和硅片采购质量、价格的竞争力,减少上游硅料/片供应及价格的剧烈波动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冲击。公司与硅片供应商展开联合技术研发,不断提升硅片质量、降低硅片成本,为公司高效电池达到平均 27%以上的转换效率提供“优质口粮”。
目前爱旭已经参股高景太阳能、青海丽豪等上游企业:
而爱旭已经签订的上游硅片订单总计超200亿:
强化与组件设备、辅材供应商的联合研发工作,通过 1-2 年,研究开发出新一代高可靠性、低制造成本的组件制造工艺工程技术,消除 EVA 粒子的供应瓶颈,提升组件的有效发电生命周期,提高组件制造效率。
第五:加强匹配公司战略的流程、组织和 IT 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注重管理体系建设和精细化管理,2023 年,公司将持续健全、优化管理流程,应用数字化管理方式,提升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激励力度,激发组织活力,构建企业命运共同体。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多措并举,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持续完善高效协同、权责清晰的决策机制,打造目标驱动、结果导向的组织文化,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巩固和提高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助力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第六:发行 GDR,稳步推进国际化布局
2023 年,公司将发行 GDR 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该事项已于 2023 年 2 月 15 日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通过发行 GDR,拓宽公司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加快公司全球产能建设和技术研发步伐,推动公司海内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和企业形象。同时也将助力公司提升盈利能力、综合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