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饿死的企鹅、淹死的海豹、翻垃圾桶的北极熊,澳洲的大火、印尼的洪灾、美国的暴雪,各种极端事件频频发生,而背后都和全球气温升高密切相关。
据联合国估计,未来会有数亿人,因全球变暖问题而重新陷入贫困。同时科学家担心,全球变暖可能会把两极冰川里冻住的古老细菌和病毒放出来,给人类带来不可预测的大灾难。
可以说,人类拯救自己容不得丝毫犹豫和等待了,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必须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自2020年9月中国正式向全球表明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后,“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碳中和是指通过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二氧化碳的人为排放量相抵消,达到净碳排放为零的效果。
碳达峰
碳达峰指的是我们国家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并呈现趋势性下滑的过程。
未来碳排放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对物联网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物联网将发挥重要监测、分析和管理碳排放作用,利用科技的力量为地球配上一层“数字肌肤”,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数据,大部分的物联网项目都与碳中和的目标一致。84%的物联网项目可以满足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些项目中,25%关注于工业和基础设施创新,有约19%聚焦于提供价格合理的清洁能源。无污染的光伏发电技术在各行业中的普及率日益提升,同时也能帮助行业降低经济成本,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已降至与天然气发电成本相当甚至更低的水平,远低于煤电成本。
物联网、AI等技术与能源相结合,提供无线联网解决方案,来降低能源场景的碳排放。
物联网助力监测碳排放
“碳中和”的基础是数据,各类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能源损耗数据,有效侦测各环节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数据。
能源系统物联网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结合企业当前碳排放数据,预测未来的碳排放量,有助于帮助企业指定更加准确、可实施性的碳排放目标。
能源行业是物联网产业中的重镇,据美国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估计,全球公用事业电网中有超过11亿台物联网设备,这一数字正在迅速增长,这是由于对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改进的网络运营和差异化的客户服务的推动。现在,世界各地许多家庭都拥有热泵、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当下,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使用数量正在呈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1000亿台。
物联网在能源产业中的运用方兴未艾、正得其时,物联网在电能、水能、风能、气能、热能、储能及电力行业、热力行业、水利行业、燃气行业、传统能源行业、新能源行业、交通能源行业等各个能源关联产业的运用将会推动整个能源产业的巨大发展;物联网技术为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蓝海机遇。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社会都付出巨大的努力,且同心协力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实现,而能源产业的巨大变革正处在双碳发展历程其中,从碳捕捉、碳监测、碳审核、碳数字、碳交易、更微观的碳确权、碳清算、碳资产,更宏观的碳金融、碳生态、碳制度、碳控制,碳信用、碳文化,涉及到无数产业的同时也会出现海量的经济价值。碳中和得以实现,必定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支撑,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能源数据安全、数据通信模组,碳模型碳算法、碳芯片……物联网技术将必然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撑,也必将成为双碳实现目标的技术支撑。
物联网与区块链结合促进实现碳中和的收益
为了促进企业实现碳减排,我国在多省市试行碳交易。碳排放量少于配额的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碳排放量,这有助于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企业主动减少碳排放。
在这个机制下,物联网新技术、新能源等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增加企业额外盈利。在此过程中,碳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披露性是关键,一些物联网公司将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相结合,使精准手机公司治理数据和自动简化呈报流程数据。
物联网企业范围广,涉及技术全面,对社会实现碳中和的成效仅从信息通信技术辅助社会的情况就可见一斑。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利用物联网将整个价值链连通,助力实现碳中和。
对于实现自身碳中和与赋能社会碳中和,物联网企业还有巨大的潜能亟待激发。在政府端、学术端的引导下,在其自身有意识、有规划的行动下,中国物联网企业将有机会成为全球零碳发展的关键引擎。
时代的大潮下,“实现碳中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大势就在眼前,中国物联网企业必须做新一轮绿色革命的掌舵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领航者。
“碳中和”这个原本写在《巴黎协定》里的专业术语成为家喻户晓的年度热词,是因为所有人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气候变暖带来的恶性结果。
如果不加遏制,在下一个10或20年,气候变化对经济造成的破坏相当于每10年爆发一次与新冠肺炎规模相当的流行病。可以说,气候变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直接而巨大。
所以,我们要减排,要碳中和。目前已有126个国家承诺了“碳中和”目标,面对共同的敌人,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