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2025年太阳能发电200MW!《吉林白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

近日,白山市发改委印发《关于白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稳妥有序推进能源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探索推动储能、氢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能源供应体系更加完善。能源供应保持稳步增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606.25万吨标准煤。能源产能储备和产品储备保持合理规模,应对煤炭、天然气等时段性短缺能力明显增强,能源生产和运行安全水平持续提高。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20.31万吨标准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70%左右,石油消费比重下降到10%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右。

结合白山市农林生态资源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林、秸秆等生物质、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水、风、光、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基础建设。

充分利用水、风、光、核能等各类清洁能源发电自身优势,加强多元新能源的有机衔接和紧密互动,加快推进水、风、光、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基础建设。通过多能发电相结合将清洁能源发电作为调峰调压电源,增加新能源应用比重,增强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推动全市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减轻环境污染。按照一县一区实际管辖的行政村数量,确定项目开发规模,积极争取建设指标。以县(市、区)所辖每个行政村分配200千瓦指标确定总体建设规模,根据土地、接入条件打捆建设若干个分布式光伏电站。

鼓励相关县区挖掘潜力,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光伏+牧业”、“光伏+旅游”等复合型光伏项目。

加快推进吉林华美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白山市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协调电网企业同步开展接入线路建设,确保及时并网验收发电。

项目并网运行后,做好协调燃料保障工作,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时间。加强防掺煤燃烧监管,确保项目安全、稳定、规范运行。做好靖宇核电厂址保护工作,力争列入十四五国家核电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新能源产品使用。

在公交、公共服务、私家车等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汽车充电桩配套建设等,积极接纳各类分布式电源,努力构建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适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发展需要,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在科技和商业创新上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充电服务企业。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十四五”增速

属性

能源

生产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439.23

606.25

6.0%

约束性

其中:原煤

万吨

523

730

非化石能源

万吨标准煤

66.23

86.25

能源

消费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279

320.31

2.8%

预期性

煤炭消费总量

万吨

437.11

451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

13.1

15

预期性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32.94

39.31

3.6%

预期性

电网综合线损率

%

4.3

预期性

电力

发展

电力装机容量

万千瓦

151.06

178.9

预期性

其中:煤电

万千瓦

60

60

预期性

水电

万千瓦

76.3

81.7

预期性

自备电

万千瓦

3

3

预期性

太阳能发电

万千瓦

11.76

20

预期性

生物质发电

万千瓦

0

4.2

预期性

天然气发电

万千瓦

0

10

预期性

关于印发《白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白山发改能源〔2022〕16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

《白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已征求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意见,现将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白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8月30日

白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稿)

白山市发展和改革委

2022年6月

目 录

第一章 能源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三五”期末白山市能源发展基础

(一)全市能源供应现状

(二)全市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情况

(三)能源保障方案制定情况

二、存在问题

(一)化石能源严重短缺

(二)能源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三)能源安全监管能力亟待提升

(四)能源基础设施薄弱

三、发展环境

(一)发展形势

(二)需求预测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发展思路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稳步推进煤矿升级改造

二、打造高效可靠城市电网

三、加快完善燃气管网建设

四、优化石油储运设施布局

五、大力推进新能源创新应用

六、推动节能低碳绿色发展

七、加强能源运行安全监管

第四章 保障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能源管理体制机制

二、持续深入推进能源改革

三、提高电网配置资源能力

四、深化能源区域交流合作

五、推动能源生态绿色发展

六、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应用

七、促进能源多元协同发展

第五章 规划组织实施

一、落实规划实施责任

二、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三、强化规划指导调控

四、完善相关政策扶持

前 言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能源绿色转型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能源供应保障不仅要跟得上、能满足,更要提品质、增效果。要树立和强化系统安全观,深刻认识绿色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不是割裂的、而是联系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不断夯实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深入分析研判能源发展形势,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对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能源革命提出的新挑战,我国将坚持能源消费总量适度增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增强多轮驱动、多元供应的协同保障能力;集中力量突破技术壁垒,力争早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难题;破除一切不适应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弊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让市场更好地发挥配置能源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继续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切实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提高能源国际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

“十四五”时期是白山市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国家及省市能源发展的新要求,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和保障安全发展,更好助力白山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加快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能源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三五”期末白山市能源发展基础

(一)全市能源供应现状

1、电力。白山市电源发电方式主要有火电、水电和光伏发电三种,以火电为主。截止2020年末,全市共有火电装机624兆瓦,水电装机704.4兆瓦,光伏发电装机139.7兆瓦。

2、煤炭。全市现有煤矿21处,其中国有煤矿2处,地方煤矿19处。总生产能力523万吨/年,国有煤矿160万吨/年,地方煤矿363万吨/年。生产矿井8处,生产能力256万吨,停工矿井12处,生产能力258万吨,待关闭矿井1处(9万吨)。累计已关闭煤矿41处,去产能753万吨,妥善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白山没有新勘查区,现有矿区内,资源储量达3.58亿吨,矿区总面积53.7平方千米,其中,可生产的矿区保有储量0.28亿吨,在建矿井保有储量2.20亿吨。关闭矿井保有储量达1.11亿吨,占总保有量的32%,且煤种多为低硫煤种,属高级别的精查可用储量,不存在设计利用率的问题,可直接设计使用。

3、天然气。“十三五”期间,白山市“气化吉林”四平至白山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完工投产,并与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完成对接,每年可以向白山市供应天然气4亿方。中心城区将天然气价格由原来5元/立方米下调到3.5元/立方米,城区居民均已使用质高价廉、清洁环保的天然气。伟业燃气公司已铺设城市燃气主管网和庭院管网共计218.86公里,安装户数7.2176万户;供气户数4.7529万户;发展宾馆、餐饮等公服用户291户,已在白山市区初步建成环形主管网,燃气管网现已敷设整个城区。

4、石油。白山市现运营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85座。其中,社会加油站20座,林业加油站13座,中石油48座,高速公路加油站4座。预计总销售量135000吨,总销售额132000万元。

5、新能源。白山市新能源项目目前有两个正在建设。其中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装机容量30兆瓦,总投资34140万元,年消耗秸秆20万吨,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白山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总装机容量12兆瓦,总投资28347万元,年发电量9600万千瓦时。谋划新建吉林白山核能供热示范项目,正在开展初可研论证工作。

(二)全市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情况

“十三五”期间,白山市浑江发电公司完成了1号机组和2号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从而实现了2017-2018年采暖季白山市城区1024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清洁燃煤供暖,占全市主城区供热面积78%。城区内已全部取缔20蒸吨以下(不含20蒸吨)燃煤锅炉,每年可减少用煤量52030余吨,减少烟尘排放量400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00余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370余吨。淘汰20蒸吨燃煤锅炉两台,每年可减少用煤量15000余吨,减少烟尘排放量120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50余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00余吨。

(三)能源保障方案制定情况

“十三五”期间,白山市编制了能源发展规划、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研究制定了《白山市新基建“761”工程电网专项行动方案》《白山市新基建“761”工程油气网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支持白山电网发展建设的实施意见》《白山市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行动方案,确保全市能源供给稳定,保障社会生产及居民生活有序推进。

二、存在问题

(一)化石能源严重短缺

白山市传统能源供给压力持续增大、新能源应用推广缓慢。煤炭勘探滞后,综合利用起步较晚。煤炭产业于2013年受到重创后,白山市煤炭受到严重影响,煤价低于采煤成本,严重制约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炭利用仍然以电煤为主,煤化工产业链尚未形成。“十三五”期间白山市关闭了41处矿井,去产能753万吨。但煤的产能在白山市和白山市所辐射的通化市确出现了短缺,也影响到了与煤炭下游企业的运营效益,取暖季煤炭供不应求,白山域内煤炭产能短缺。各矿井又不能积极技改释放产能,补足地方所需,有的技改项目是上一个规划时期延续下来的,至本规划期还没有技改完成。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发展相对较慢,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滞后,天然气长输管道没有覆盖到临江、江源、抚松、靖宇、长白,城镇居民天然气利用率较低。新能源发展还不够快、不够好,技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投资力度等有待突破。

(二)能源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白山市没有成立相应的机构,能源行业管理、能源统计工作、人员队伍缺乏,工作压力大、质量低、统筹协调能力不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需要,能源体制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国有能源企业改革有待深化,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健全,企业经营机制有待转换。能源行业市场开放程度低,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能源企业股份制改造渠道不畅。反映能源价值、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能源价格机制尚未形成。煤炭等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企业改革过程中对劳动力待遇的保障性政策有待完善和提升。

(三)能源安全监管能力亟待提升

目前白山市缺少科学高效的能源安全监管体系和煤炭、电力、油气等能源安全专业监管的人才队伍。现有安全监管队伍50%的力量集中用于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煤矿监管频度高于其他企业数倍,但煤矿企业仍存在已经整改过的问题重新再被查出的现象。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缺乏高效协调、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监控管理和应对机制,安全管理工作面临困难。县、乡镇煤炭、现有电力、油气等能源设施设备建设应对极端气候方面仍有待提升,有关部门定期检修维护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亟待提升,能源安全及应急管理人员和经费投入较少,尚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能源基础设施薄弱

电网布局需优化完善。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各类家用电器产品日益丰富多样,居民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十四五时期白山市域骨干网架和配电网络还需进一步扩建升级,以保障全市居民生产生活稳定运行。同时,目前白山市电力设施设备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较低,随着国家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白山市原有电力供应设施需要全面更新升级。此外,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数量逐步增多,白山市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需加快建设。

成品油管网尚不完善,加油站基础能源设施仍需补充建设和升级。目前白山市域内仍有部分加油站设施较为简陋,缺少绿化环境、休息区、便利店等配套设施。特别是部分县、市的乡镇缺少加油站点设置,影响当地居民生活便捷出行和企业物流运输。 尚未形成高效稳定的成品油保供和应急保障能力。

天然气管网建设有待完善。目前白山市加气站数量较少,天然气储备设施存在建设不足、总量不够、网络不完善、布局不合理、保障能力比较脆弱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

(一)发展形势

“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宏伟目标。白山市要做好煤炭总量控制,提高清洁能源利用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能源发展必然选择。

新时期政策机遇注入新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考察吉林,给吉林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为吉林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十四五时期是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展关键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型变革期。在这个关键时期,随着《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电网专项行动方案》《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油气网专项行动方案》的深入推进,将带动白山市电网、油气管网、光伏等能源基础设施的提升发展。

科技创新推动能源格局加速调整。当前,全球能源领域科技发展正在孕育着革命性突破,有望成为引领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率先突破领域,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型利用方式层出不穷、不断升级。随着数字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能源生产消费各环节新应用场景不断呈现,可再生能源、氢能源等新能源利用、新能源汽车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节能增效、先进储能、二氧化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成为重要创新领域,能源互联网、能源智慧化、智能电网等成为新时期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需求预测

为保障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十四五”期间白山市能源消费将继续保持适当增加,重点行业耗能增量主要体现在电力、热力和制造业等方面。

预计到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0.31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2.8%。为保障民生和工业的供电、供暖新增需求,煤炭消费将保持一定量的增长,消费比重降至70%左右;石油消费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消费比重降至10%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将较大幅度增加,消费比重增至5%左右;随着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扩大,非化石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预计达到48.05万吨标准煤,消费比重增至15%左右;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到39.31亿千瓦时,全社会最大负荷达到237万千瓦。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全面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能源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能源工作在“六稳”“六保”工作中的使命责任,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效率使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目标,以推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为工作抓手,着力加快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推广使用,提升能源安全底线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山地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和新模式,努力为白山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强能源保障,助力白山市建设成为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保障原则。立足市内资源环境条件,加大煤炭、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电力、煤炭、油气通道建设,积极引进域外资源,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坚持绿色低碳原则。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节约高效原则。落实国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节能环保,促进能源系统整体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改革创新原则。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改革,完善能源市场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市场监管与服务,着力营造公平、开放、公正的市场环境。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进能源科技示范应用。

坚持合作开放原则。立足市内资源环境条件,取长补短,拓展能源合作范围、渠道和方式,加快电力、煤炭、油气通道建设,推动能源合作开发,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坚持改善民生原则。注重民生需求,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城乡用能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对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发展目标

立足现有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全力提高煤化工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稳妥有序推进能源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探索推动储能、氢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能源供应体系更加完善。能源供应保持稳步增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606.25万吨标准煤。能源产能储备和产品储备保持合理规模,应对煤炭、天然气等时段性短缺能力明显增强,能源生产和运行安全水平持续提高。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20.31万吨标准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70%左右,石油消费比重下降到10%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右。

改革创新动力作用增强。电力和油气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有效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体系持续完善。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氢能、油页岩等前沿技术得到示范应用。高效智慧系统持续完善。能源供需协调互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电力、天然气需求侧响应能力和系统调峰能力明显提高。民生用能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优质能源获得感提升,能源普遍服务增强。

“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十四五”增速

属性

能源

生产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439.23

606.25

6.0%

约束性

其中:原煤

万吨

523

730

非化石能源

万吨标准煤

66.23

86.25

能源

消费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279

320.31

2.8%

预期性

煤炭消费总量

万吨

437.11

451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

13.1

15

预期性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32.94

39.31

3.6%

预期性

电网综合线损率

%

4.3

预期性

电力

发展

电力装机容量

万千瓦

151.06

178.9

预期性

其中:煤电

万千瓦

60

60

预期性

水电

万千瓦

76.3

81.7

预期性

自备电

万千瓦

3

3

预期性

太阳能发电

万千瓦

11.76

20

预期性

生物质发电

万千瓦

0

4.2

预期性

天然气发电

万千瓦

0

10

预期性

四、发展思路

从未来能源发展趋势上看,国家将加快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新能源提供新动力,新能源成就新生活。白山市将抢抓机遇,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入全国能源革命大潮。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30、 60”碳排放目标以及“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指示精神,根据吉林省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结合白山市能源存量现状和能源消费需求实际,立足白山区域产业基础,推动水电、太阳能等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探索能源科技应用创新,持续深入推广生物质、风电、水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应用,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稳步推进煤矿升级改造

加大煤炭勘探开发力度。稳步推进煤炭地质勘探,增加煤炭资源储量,集约高效开发市内煤炭资源,推进现有矿井提能改造,“十四五”规划期内,全市保留的18处地方煤矿有12处矿井计划进行技改升级,5处缓建矿井将加快建设,还有1处长期预计停产矿井将在规划期内恢复生产。

提高煤炭应急保障能力。完善产品与产能相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健全应急保障协调机制,提升煤炭供给体系弹性。规范改造现有市级储煤基地,新建扩建一批保障功能更强的储煤基地。完善“冬煤夏储”、“电煤应急保障”机制,支持供热企业与市外煤炭生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增强煤炭供应储备能力。

二、打造高效可靠城市电网

结合“数字白山”建设,以打造安全可靠、稳定高效、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电网为目标,坚持分层分区原则,构建清晰合理、安全可靠的市域骨干网架结构;加大老旧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力度,完善城乡配电网及电力接入设施、农业生产配套供电设施,提升供电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建设强健有序、灵活可靠的配电网。

结合抚松中压管网建设智慧监控平台等新基建工程进度,推动利用智慧监控平台提高输、配电设备状态监测水平,加快推进配网自动化、配网光纤通信、低压集抄及智能电表全覆盖;探索布局建设智能电网试点,积极开展智能用电小区、智能用电楼宇等建设。

三、加快完善燃气管网建设

建设完善城市天然气输配管网,做好天然气供需平衡和新气源衔接。加强城镇燃气安全保障,加大城镇燃气管网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加快实施燃气设施及燃气管网项目。优化升级老旧住宅区管道燃气改造,全面推广居民天然气使用,提高供气优质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补齐储气能力短板,规划推进白山市天然气应急调峰储备库项目建设,保障供气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加快推进油气长输管网建设,规划建设白山—临江、白山—江源—靖宇—抚松天然气长输管道。

四、优化石油储运设施布局

推进石油引进多元化。进一步深化与中石油等上游油气销售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黑龙江和“中俄原油管道”石油资源增加白山市供应量。

加强油气储备能力建设。加快补齐储气能力短板,为全市储气调峰和稳定供气提供基础保障。完善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生产经营库存相结合的石油储备体系。加快补齐加快推进加油站布局建设,建成加油站2座。

五、大力推进新能源创新应用

结合白山市农林生态资源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林、秸秆等生物质、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水、风、光、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基础建设。

创新推动新能源多元融合应用。加强同发达地区能源技术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生物质天然气生产技术 ,有效解决北方冬季寒冷低温厌氧发酵难题。结合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灵活布局生物质天然气试点,积极推动生物质天然气示范项目建设。通过总结经验,创新模式,多元利用,逐步有序复制推广。结合白山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探索推进风电、光电、水电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实施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加快推动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农林废弃物,采用热解气化或厌氧发酵等工艺,生产热解气、沼气(热、电)、生物炭(肥)、沼肥或油等多联产项目。壮大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产业,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加大秸轩成型燃料应用范围和规模,推广生物质锅炉和农村户用炉具在工业生产、烘干、采暖等领域应用,大力支持成型燃料加工及生物质锅炉供热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政策研究和制定,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大秸杆成型燃料生产和消费。充分发挥生物质直燃锅炉供热成本优势,因地制宜灵活布局秸杆直燃锅炉试点,结合用热市场需求,加快技术研发创新,解决好燃料收储困难,扩大应用领域。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水、风、光、核能等各类清洁能源发电自身优势,加强多元新能源的有机衔接和紧密互动,加快推进水、风、光、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基础建设。通过多能发电相结合将清洁能源发电作为调峰调压电源,增加新能源应用比重,增强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推动全市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减轻环境污染。按照一县一区实际管辖的行政村数量,确定项目开发规模,积极争取建设指标。以县(市、区)所辖每个行政村分配200千瓦指标确定总体建设规模,根据土地、接入条件打捆建设若干个分布式光伏电站。鼓励相关县区挖掘潜力,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光伏+牧业”、“光伏+旅游”等复合型光伏项目。加快推进吉林华美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白山市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协调电网企业同步开展接入线路建设,确保及时并网验收发电。项目并网运行后,做好协调燃料保障工作,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时间。加强防掺煤燃烧监管,确保项目安全、稳定、规范运行。做好靖宇核电厂址保护工作,力争列入十四五国家核电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新能源产品使用。

在公交、公共服务、私家车等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汽车充电桩配套建设等,积极接纳各类分布式电源,努力构建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适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发展需要,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在科技和商业创新上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充电服务企业。

白山市新能源重点项目

1.白山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燕平站点),位于靖宇县,设计装机容量1800MW,总投资100亿元。

2.白山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景山屯站点),位于靖宇县,设计装机容量1400MW,总投资160亿元。

3.白山核能供热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一期建设2台200MW核能供热堆,供热面积(能力)80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0公顷。目前已顺利通过初可研报告评审,正在开展初可研报告收口工作。计划2022年4月开工建设,2024年10月投产。

4.白山市1GW光伏复合发电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装机规模1000MW,土地综合整治面积约3万亩,总投资50亿元。

5.白山市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设光伏装机容量300MWp,配置30MW/60MWh的储能系统,总投资120000万元,位于白山市浑江区

6.白山浑江区风力发电项目:寰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装机规模100MW,总投资80000万元,位于白山市浑江区

7.白山市启弘新能源农业光伏电站:白山市启弘新能源有限公司投建设,总投资30000万元,建设建设装机25MW光伏电站,建设地点位于浑江区

8.长白县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装机100MW光伏电站,总投资50000万元,建设地点位于长白县

9.长白县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60000万元,装机容量50MW风电发电机,位于长白县

10.白山市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装机容量30兆瓦,总投资34140万元,年消耗秸秆20万吨,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2019年3月取得项目核准。

11.白山市中心城区-浑江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换电站)建设项目:白山市交通运输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白山市浑江区,分五期建设,建设政府部门、市区商场、其他公共停车场便捷充电桩100个

12.白山市公共交通停车场项目:白山市交通运输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位于白山市浑江区,分三期建设,共建5座公交、出租、网约停车场,配建充电桩100个

六、推动节能低碳绿色发展

坚持节能优先战略,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加强能源环境保护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缓解资源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创建宜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确保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达到国家、省下达指标的要求,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升煤炭消费集中度,减少散煤直接燃烧,扩大城市散煤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推进燃煤电厂、城市大型集中供热锅炉、工业燃煤锅炉和窑炉等耗煤领域的设备改造,加快落后窑炉、锅炉淘汰步伐,推广应用超低排放技术,从源头减少煤炭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加大对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培育力度,提高天然气普及率。加快推进居民和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天然气,基本实现县及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居民管道燃气入户。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在陶瓷、建材、冶金、医药等重点工业领域,推进工业燃料天然气替代。

推进重点用能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和加强建筑、交通、工业、商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管理,健全行业节能标准体系和配套政策;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研究采取相关价格、技术、法规等方面措施,鼓励用户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和方式;支持节能服务体系发展,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和节能产品认证管理;严格实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制度,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和宣传,促进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七、加强能源运行安全监管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保障核心用能需求,增强雨雪冰冻等极端状态下生存能力和应急恢复能力,提升正常和一般应急情况下重点地区、重要用户供能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电力供应保障。优化电网运行机制,筑牢电网安全防线。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用户规划、布局一批“重点保障、局部坚韧、快速恢复”的坚强局部电网,提升极端状态下供应保障能力。强化重要能源设施安全防护。加强对水电站、枢纽变电站、重要输电通道和油气管网的安全保护,强化设备检测和巡视维护,提高对地质灾害和极端恶劣天气的应对能力。推动煤矿智能化发展。推进煤矿智能化开采,实现智能化由采掘工作面向矿井全系统延伸,实现井下危险区域、高危岗位少人或无人作业。打造风险预警机制。着力建设煤炭、油气的产、供、储、销、运体系检测预警机制和保障体系,及时调度能源运行情况,准确把握运行特点和异常变化,形成多层次、分级别的预警与应对策略。完善应急保障预案体系。持续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安全应急指挥平台、培训演练基地、抢险救援队伍和专家库,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方案。

落实好“六保”任务实施意见中保能源安全方面主要任务,扎实做好能源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好相关企业各项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研究整合政府部门和企业信息资源,建立市级能源保障监测信息化平台,促进部门信息共享与高效协同,提高能源监测预警能力,为能源日常管理和应急保障提供信息支撑。加强政府对能源安全生产的日常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大油气管道及电力设施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危害能源设施的违法行为。

第四章 保障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能源管理体制机制

1.加强能源宏观管理。完善宏观管理架构,理顺职责关系,按照“大能源”的内在要求建立“适当集中、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能源管理体制,统筹管理各专业领域的各个环节,协调部门、地方以及企业的关系,推动能源行业整体协调健康发展,改变各个专业领域分散发展的局面。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能源风险和效率评估、项目管理等能源管理基本制度。

2.加强能源预警预测。建立健全覆盖全行业的科学规范、完整有效、及时准确的统计指标体系。整合能源信息渠道,采集分析市内外能源相关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能源信息检测评估机制。加强预测预警方法研究,建立符合白山市实际的预测预警模型。建立健全能源预测预警工作制度,根据能源行业动态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科学有效引导能源生产消费,确保能源供需总量平衡。

3.加强能源监管。建立现代能源监管体系,逐步向经济性监管和社会性监管并重、社会性监管为主的转型,转移监管重点到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三公”原则等上来,加强对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完善市场准入监管,公开准入标准,取消各种歧视,提高准入透明度。

4.加强能源重大问题研究。研究能源资源赋存特性、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以及国内外、市内外能源市场变化趋势,研究白山市能源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明确白山市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定位、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及其指导方针、路径方向、体制保障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能源重大问题。

二、持续深入推进能源改革

推进煤炭体制改革。加快矿井技术改造步伐,在稳定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全市总生产能力。对储量较大煤质较好的生产矿井,改革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实现高产高效。可供建井的资源抓紧时间开发建设,不能闲置和浪费。促进小煤矿联合改造,减少矿井数量,提高生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保障安全的原则,鼓励规模较大煤矿兼并改造小煤矿,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9万吨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矿井。认真贯彻执行煤炭洗选及焦炭行业准入条件。为保证全市煤炭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各地要认真贯彻煤炭洗选、焦炭行业准入条件,有关部门在对相关建设项目进行投资管理、环境评价、土地供应、信贷融资、电力供给等行政审核时,要以行业准入条件为依据,要严把市场准入关。煤炭洗选企业设计入选能力暂定为21万吨/年以上,焦炭生产企业设计能力为100万吨/年以上。

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建设,配合推动吉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独立规范运行;加强售电侧市场规范引导,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完善落实增量配电业务改革配套政策,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用电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建立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储能对新能源的消纳作用。完善输配电价体系,完善跨区输电价格机制。

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推进油气勘探开发管理体制改革,放开勘查开采准入限制,推进油气对外开放,实行矿业权竞争出让,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的市场格局,促进油气勘探开发市场有序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健全监管机制,加大油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力度。

三、提高电网配置资源能力

做好电网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促进电网建设,提高电网配置资源和可靠供电的能力。把电网发展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用负荷引导电网发展,加快主干电网的建设,电网规划要具有前瞻性,适度超前,重视节省土地资源和加强环保,科学合理地确定网架结构和输电规模,充分体现电网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将电网规划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超前开展电网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推广先进技术、典型设计和设备标准化,实现电网集约化发展,提高电网配置资源和可靠供电的能力。充分发挥城网、农网、水利电网整体优势,壮大白山电网供电能力。

四、深化能源区域交流合作

1.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在国家和省能源规划指导下,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扩大深化市际能源资源勘探开发、能源技术、能源运输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市级政府和企业不同层面的长期稳定、动态协调的能源合作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重大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推进能源合作健康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2.加强煤炭区域合作。建立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市级煤炭交易体系,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进一步加强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市(区、市)煤炭合作,确保白山市火电机组煤源,大力发展煤炭下游产业。

3.加强油气区域合作。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白山市内天然气管道管网的布局建设。根据市内需求实施置换或通过外购天然气入市。

五、推动能源生态绿色发展

1.落实“减碳”目标要求。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挥能源节约和优化能源结构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努力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加强能源清洁利用。加快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建立并完善能源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推进能源资源的有序开采,禁止开采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能源资源。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鼓励实施煤炭洗选、加工转化、洁净燃烧、烟气净化等技术。加快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设施建设,现有燃煤电厂加快脱硫脱硝改造。

3.严格能源项目环境管理。加强对能源项目的环境管理,是实现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通过严格环境准入制度抑制粗放型经济增长。新建、改扩建能源工程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满足江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要求,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注重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效益。

六、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应用

1.明确能源科技进步重点方向。坚持节能优先,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替代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加强对能源装备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能源区域优化配置技术能力。

2.加快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引导,建立能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应用企业“四位一体”的产学研用机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重点支持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能源领域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

3. 加快先进能源技术研发应用。抓住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战略方向,加强氢能制储运用、高性能燃料电池、页岩油气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利用、“互联网+”智慧能源、大容量储能、高效太阳能发电和大容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推进智能化采煤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应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4.鼓励能源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开发基金。多渠道筹集科研资金,管好用好按销售额一定比例提取的技术开发费,争取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继续利用一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支持技术进步和创新研发。

5.加强能源科技进步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推动能源情报信息的收集、存贮、检索、咨询服务手段加快实现现代化。加强协会、学会和技术开发服务机构的工作,充分发挥各种科技团体的协调作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咨询服务工作,协助能源企业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方案论证、科技成果评议、科技知识普及等活动。支持做好能源学术出版工作。

七、促进能源多元协同发展

1.完善能源应急管理。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原则,进一步完善能源应急预案,强化煤电油气运应急与社会综合应急的衔接,加强反事故演练。督促用能单位加强能源储备,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特别是迎峰度夏等特殊情况下,加强能源企业与气象、防洪、地质灾害预防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确保准备充分、反映迅速、措施有效,保障能源稳定供给。

2.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节能减排部署,搞好需求侧管理,高效配置能源资源,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确保完成节能目标。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准入政策,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完成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大力开展全民节约能源活动,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

3.全力加强电力保障。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电力供需态势变化和电网运行的监控;周密安排机组计划检修,提高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水平;科学组织电力生产调度,优化电能资源配置。组织好电煤生产供应,督促煤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生产、增加供应,全额兑现电煤合同,按质按量完成电煤供应任务。加强电煤采购存储,落实发电企业电煤组织调运主体责任,开拓煤炭供应新渠道,奖励超计划采购外市电煤。优先安排电煤运输,确保电煤运输“有请必装”。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经营。加强电煤质量和价格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实行煤炭价格临时干预。

4.加强成品油销运衔接协调。加强全市成品油的统一调配和平衡协调,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增强市场投放的有效性。加强运力组织调度,优先保障成品油销售运力需求。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规范成品油经营行为,加强价格监管和油品质量检查,确保市场稳定。

第五章 规划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完善实施和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强化规划执行和落实,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落实规划实施责任

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分工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跟踪检查到位。市政府能源主管部门是推进本规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统筹督促其他相关责任人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本规划贯彻落实。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推进相应工作,各能源企业负责完成各项任务和实施规划项目。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责任,制订分工方案、安排工作进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稳步推进本规划的实施。市能源主管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统筹协调相关政策落实,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适时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本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按照各级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形成合力”的要求,以及行业规划、下级规划、小范围区域规划服从和落实综合规划、上级规划、大范围区域规划的原则,加强能源规划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节能规划等的衔接,促进能源项目协调布局。完善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各专业领域规划,做到内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发展目标量化、发展任务清晰、工程项目具体、资金配套明确;行业规划、地方规划要与本规划衔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制订各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本规划确定的能源建设项目的有关要求,为能源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三、强化规划指导调控

维护规划严肃性,强化规划对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调控作用。纳入本规划的能源项目,根据其技术特点和建设周期有序安排开展前期工作、编审工程技术方案、落实前置性外部条件、办理项目核准或备案,确保按合理工期建成投产。对未纳入或不符合本规划的,不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不办理核准或备案手续;确属情况变化需要建设的,应按规定程序调整本规划或编制补充规划将其纳入,再按规划内项目开展相关工作。

四、完善相关政策扶持

贯彻落实国家能源领域法规政策,推动及时制定地方配套落实政策。积极利用市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新能源领域等专项资金,对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发展、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利用等予以扶持。结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研究完善本市电力、燃气、供热等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2025年太阳能发电200MW!《吉林白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