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晶硅研究公司Bernreuter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中国的多晶硅进口量同比下滑23%,跌至8.8万吨。
与2017年的最高点相比,进口量几乎减少了一半,更接近十年前的水平。2017年,中国进口了15.89万吨,2012年为8.27万吨。
分析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2022年中国多晶硅产能急速扩张,叠加其多晶硅成本、技术等优势,对国际依赖度明显减少。
2017-2022年中国多晶硅进口量
2022年,由于工厂的维修工程比预期要久,韩国化工集团OCI在马来西亚的多晶硅子公司向中国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
德国化工集团瓦克化学(中国最大的国外多晶硅供应商)和Hemlock Semiconductor的下滑是由于这两家公司都与光伏制造商晶科能源签署了供应协议,后者于2022年初在越南开设了一处7GW硅片厂。
与晶科能源类似,中国组件制造商天合光能预计将在2023年年中在越南开设6.5GW硅片生产厂,这是对美国正在进行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的回应。
Bernreuter Research负责人Johannes Bernreuter表示,"随着UFLPA实施,以及针对东南亚用中国硅片生产的太阳能组件的反规避决定,美国正在推动对来自非中国的多晶硅和硅片制成的太阳能组件的需求。
同时,鉴于美国国内产能的大规模扩张,中国的多晶硅进口将进一步萎缩。因此,非中国多晶硅原料的未来在中国之外。"
去年,中国从德国瓦克公司进口的多晶硅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2022年,中国在全球多晶级硅料产能中的占比达到88%,比2021年的82%和2017年的55%有所增长。
Bernreuter表示,在2021年出现严重的多晶硅短缺后,中国提升了新产能,这已经影响到了2022年的进口量。
由于国内电价优势以及积累的技术优势,其多晶硅成本及质量显著优于国外。据SMM数据统计,目前国内一线多晶硅企业其生产已经可以达到50-60元/千克,而同一时期海外企业成本约为80-100元/千克,成本优势显著。
展望2023年,SMM认为国内多晶硅供应将进一步过剩,据目前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多晶硅供应量将达到150万吨左右,对比下游消费预计将出现约10-13万吨的过剩,同时在成本以及硅料质量影响下,其进口量将再度大减,甚至不排除出现单月多晶硅进口贸易停滞现象。
报告还提到2022年日本的多晶硅出口量降幅最大,从2021年的15431吨降至去年的6129吨,下降了60%。
这是由于日本组件生产商夏普与美国多晶硅制造商Hemlock Semiconductor的供应合同在2020年到期,推动了2021年的日本出口量达到最高点。
中国台湾在2022年的进展也类似。前太阳能硅片生产商在中国大陆出售长期合同中的多晶硅库存,台湾地区出口量从6899MT减至3480MT,几近“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