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村里有了经济来源,发展也有了底气。”11月15日,阳日镇武山村村民们喜上眉梢。
武山村海拔1300多米,全村300多人仅200多亩耕地。因资源匮乏,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常住人口仅100来名老人、儿童,村集体收入每年仅几万元公益林补贴。
没有产业,村民怎么致富?林区人民检察院对口帮扶武山村已有10多年,除了帮助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外,还多次尝试给予产业扶持。
“种过中药材、养过野猪,但都没有成功。”阳日镇武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庄有海说,由于村里土地太少,加上交通不便,“小打小闹”的产业根本经不起市场波动,无法长久。
2020年,林区人民检察院提出帮村里建设光伏电站。然而“一穷二白”的山村要投100多万元建设光伏电站谈何容易。林区人民检察院多方努力,争取国家电网、阳日镇等单位和地方资金支持,林区人民检察院再追加15万元,终于凑齐了120多万元。
今年4月,停工5个多月的光伏电站项目复工。大家憋着一股劲,仅用了10多天就完成了光伏板的安装。光伏电站占地4.7亩,装机300千瓦,年发电收益约16万元。庄友海介绍,发电的钱将用于村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其他产业。
“扶上马,再送一程,用可持续赢利的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林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晓军表示,将结合武山村实际,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协助武山村发展油茶、蜜蜂养殖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