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向前进还是向后退?光伏大佬激辩产能过剩隐忧!

“今天这样一个大party,在接下来三四年恐怕都难以被超越!”在SNEC展会开幕式的光伏行业领袖对话环节中,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面对台下熙熙攘攘的参会者,如是说道。

5月24日,2023第十六届全球光伏大会(SNEC)在上海如期召开。在经历了2022年因疫情导致的取消之后,这届展会规模空前,超过50万人进场参观,超过3100家企业参展,火热程度让人咋舌。

但是,火热背后有隐忧。如同所有行业一样,光伏也有自己的规律和周期,每当行业发展到燥热的顶点之后,就会有剧烈洗牌的出现。身在局中的企业家们,已亲身经历了很多次,预警与危机感总会适时出现。

“随着光伏产能的快速扩张,各个环节必然会出现供需不平衡。每次不平衡的出现,对全行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钟宝申说道。

钟宝申

钟宝申的忧虑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对未来的预测并非所有企业家都与钟宝申持相同观点,对行业充满乐观、要积极抢抓机遇的也大有人在。

在这些观点和预期的“对立”中,是光伏行业烈火烹油之下的真相,光伏行业走出历史螺旋、早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紧迫性更加凸显。

1

“内忧外患”的忧虑

行业的花团锦簇之下,焦虑如春天的野草般在一点点滋长。

钟宝申给出的一组产能数据,足以说明目前中国光伏扩产之势有多猛:2021年之前,中国光伏用十几年的时间建设起大约380GW的全产业链产能;但就在SNEC举办前的18个月里,全产业链的新增规模就达到了380GW。

短短18个月,完成了过去十几年的产能建设,这放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是一个令人警惕的消息,虽然新扩建的产能,都是以先进产能的面貌出现:

代表新型高效的光伏技术路线——N型电池,进入快速的产能扩张期。截至2023年4月,TOPCon产能已落地67GW,规划待建产能409GW;而另一新型高效电池路线HJT已落地产能10GW,规划待建产能高达180GW。

快速扩张的产能,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低价竞争愈发突出,产业链价格雪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根据行业公开信息,从四月初至今,央国企集采的中标及候选价格在持续走低。4月21日,中煤能源2023年度第一批光伏组件框架开标,共有29家企业参与投标,有一家企业以1.645元/W的价格创下N型组件报价的低价记录。

钟宝申透露,近期光伏行业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开发商招标时给出第三方价格,同时设定“当第三方价格变化,订单价格随之变化的规则,随之而来的是投标价格普遍比第三方价格低1毛。

“这意味着什么?所有人的价格都要比平均价低1毛,中标之后要么是巨额亏损,要么是无法兑现,这样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钟宝申充满焦虑的说道。

如果说产能持续扩张带来的是“内忧”,那么欧美产业链保护政策的持续推出,则是中国光伏面临的“外患”。

目前,中国在硅料、硅片、光伏电池和组件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产能都稳居全球第一。任何一个产业过于集中在某个国家手中,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他国对于供应链安全的焦虑,欧美对中国光伏施加政策和技术上的限制不可避免。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缓解通胀法案》和欧盟的《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都在力推新能源产业链的本土化。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就计划斥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和气候领域,包括对清洁电力和储能行业提供税收抵免(ITC),并为各州和公共设施提供400亿美元的补贴和贷款。

ITC是美国光伏行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ITC助力下,美国2021年实现光伏装机26.9GW,同比增长40%,位列全球第二;美国累计光伏装机123GW,仅次于中国、欧盟市场。

同时,在光伏应用技术上,欧美国家也在想尽办法实现对中国的“弯道超车”。比如,美国能源部成立“碲化镉发展联盟”、欧洲重启“太阳能光伏创新平台”、日本和俄罗斯企业在加速发展钙钛矿技术等等,均表现出超越中国光伏的想法。

正因为如此,十一科技董事长赵振元担心,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将很难保得住欧美市场。“新能源现在的门槛并不高,我们在基础研究上缺乏动力。一旦欧美在技术上形成突破,我们就会陷入被动。”

赵振元与钟宝申在会场亲切交谈

“对中国光伏行业来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尤为注意。”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亦表示,“一个是国际上的不平衡,全球产能有80%左右在中国;一个是国内的不平衡,产能扩张的速度太快了。光伏行业是充满前景的行业,却也充满着不确定性。”

李俊峰

2

乐观者仍大幅扩产

有人保守焦虑,就有人乐观激进。

5月24日晚间,晶科能源(SH:688223)发布了光伏行业史上单笔规模最大的投资计划:总投资560亿元,建设56GW单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电池和56GW组件的全球最大的N型光伏一体化基地。

25日,面对媒体的提问,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告诉笔者,对山西垂直一体化基地项目的投资,主要有三方面考量:

钱晶

第一,晶科能源是RE100企业,山西当地政府可提供大比率绿电供应,对晶科完成RE100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2019年,晶科能源成为首家加入RE100的光伏企业,提出将在2025年前实现其全球运营所用电力100%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第二,出于对运营效率的考虑,把一体化产能最大程度地放在同一个基地;

第三,中国光伏需求不断增加,山西既靠近国内客户的西北电站项目所在地,也距离天津港较近,有利于产品的出口。

联想到不久前,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形容行业竞争时说出的那句“怕什么,打就是了”,这次在山西的重金布局,将成为晶科应对未来N型组件竞争中,最重要的“军事储备”之一。

大规模布局组件产能的不仅是“老龙头”,还有“后来者”。

作为全球光伏硅料和电池片的双重“老大”,通威在2022年正式进入组件环节,打通了自身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凭借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通威于2022年底跻身全球组件出货十强。

为了与那些光伏组件的先行者竞技,通威同时布局了TOPCon和HJT两种N型组件技术,也在SNEC上发布了两款N型组件新品:TWMNG-72HD、TWMHF-66HD。产能方面除了合肥基地外,通威组件盐城、金堂、南通等项目都在推进建设,预计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达到80 GW。

在今年的SNEC光伏展会上,通威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到展会酒店的外立面、走廊通道、观众休息区甚至是参观证上,到处可见“高效组件、通威智造”的广告标语,宣示着组件江湖我来啦!。

“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中总是起起伏伏,全球光伏行业迄今为止也就只有20多年,从产业角度看,还处于成长期。如果非要说行业过剩,我认为是阶段性的。”同在SNEC开幕式上,通威集团副总裁胡荣柱如此表达着来自通威的乐观和自信。

胡荣柱

胡荣柱认为,从短期微观的角度来看,光伏在应用端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从产业长远的角度出发,应该坚定认知,保持战略定力。“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不是自嗨,随着AI的大规模应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未来行业的需求将会远远超过现在所有机构最大胆的预测。”

3

如何迈过产能过剩的坎?

光伏产业的增长势头,预演着中国电力结构的转变。

去年8月,光伏发电装机首次超越风电,光伏从新能源小弟成为“二哥”;今年3月底,光伏累计装机量超越水电,成为新能源“老大”、全国第二大电源。预计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将在350GW左右,明年累计装机量很可能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在一路向前的路上,光伏行业该如何走出“一哄而上再一哄而散”的历史螺旋?

避免从过热到过冷,减少自杀式伤痛,是关于当前行业是否过剩问题讨论的核心出发点。这样的灾难,此前已发生过多次,今年SNEC展的火热,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18年那一年——炽热的行业随着展会落幕后,一个政策变动就让行业瞬间掉入“冰窟窿”。

对此,几乎是伴随着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至今的老牌企业协鑫,对于行业有自己的理解。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建议:面向未来,光伏行业要理性第一,有序进化。从野蛮扩张、无序生长、大起大落的历史周期波动中汲取教训,从冲动盲目型投资向理性稳健型投资转变,瞄准迭代趋势,基于供需内在逻辑,竞合发展,共生共荣。

朱共山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则建议:目前,中国光伏面临非常严峻的国际环境,被贸易壁垒等方式打压限制。“集中在国内发展并不是好办法,要走出去,全球化经营布局。要在全球体现中国光伏产业的存在和力量,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同样是行业老兵,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对光伏行业当下面临的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给出了解题思路:“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光伏行业能不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现在的发展方式和十年前、二十年前有没有本质改变?”

高纪凡

高纪凡认为,光伏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共创、共享、共赢的行业生态,什么时候光伏能够像苹果公司或者汽车行业一样构建出一个生态,才会有更高的发展空间。

此外,不断扩大的组件产能,也在拷问着现有能源体系的承受力。

“如果没有电网的容纳,没有储能等其他东西的支撑,很快需求就会达到极限。有人预测今年光伏装机是430GW,也有人说会更多。只有尽早解决需求侧、用户侧的瓶颈问题,增长的空间限制才会解除。”高纪凡说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向前进还是向后退?光伏大佬激辩产能过剩隐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