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融合:逆变新“势力”

随着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持续提升,储能正在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22年的储能项目和技术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

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将近70.55GW。其中百兆瓦级项目成为常态,2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实现了并网运行,5倍于2021年同期数量;规划在建中的百兆瓦级项目数达400余个,其中包括7吉瓦级项目。

预计到2027年,中国的储能市场将步入T瓦时代。

融合趋势明显

伴随储能市场的爆发,光储的融合趋势踏步而来。202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风光储一体化招投标项目明显增多。11月11日,工信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强调要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项目,优先考虑方向之一就是光储融合。自发自储自用的户用光储融合重要市场方向。

不仅如此,近两年来,在光储融合的基础上,充电桩也加入了“组合”。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相比于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导致存在巨大的充电桩缺口。新能源发电和电动车快速发展为“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能够利用储能系统在夜间进行储能,在充电高峰期通过储能电站和电网一同为充电站供电。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能节省配电增容费用,同时能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等问题。这样就在光伏、储能和充电设施形成了一个微网。

新模式产生新的市场需求

光储融合和光储充一体化,正在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关节。

光储融合并不是光伏系统和储能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要依靠技术上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储能系统效率和经济性的最大化。比如在项目建设之前,可以根据技术条件和项目所在地状况,调整储能逆变器型号、电池类型、能量管理系统等方面,提升项目运行效率和收益。

要实现系统收益的最大化和度电成本的最小化,逆变器技术的革新是重中之重。

就光储融合而言,光伏与储能的结合并不能只做简单拼凑,而是要通过调峰、调频、以及转移负荷方面的应用使刚性的电网系统变得柔性化。在这样的技术前提下,光伏逆变器需要更强大的能源管理功能。

首先是光伏储能管理功能。储能对于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光储系统的应用,进一步驱动逆变器向电站能源管理中心演进。其次是安全管理功能。直流拉弧检测、组件快速关断和保护等技能加身的逆变器将光伏电站的安全防护由被动型向主动型演变。同时,自动监控和预警运维管理功能以及微网管理功能也将成为标配。

逆变器在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当中均起到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对系统的发电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光伏领域深耕多年的逆变器头部企业,在发力储能上更是具有先天优势。

除了技术同源,他们在最前端应用所积累的经验、用户洞察与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更好地“反哺”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与精进。例如,爱士惟去年在国内的出货量达到约7GW,在户用领域甚至超过了传统的龙头企业跃居首位,这些产品实际应用方面产生的足够多的样本以及长期的数据积累,其所形成的企业独有的know-how,能够为储能产品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新的市场需求之下,光储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拥有光储充全面技术的企业正在不断发力,并有望成为这一新的市场中的中坚力量。未来市场格局如何变化,值得期待。

来源: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融合:逆变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