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光伏玻璃企业三季报的发布,主要光伏玻璃企业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正在凸显。以淇滨集团为例,其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1.85亿元,同比增长13.68%,净利润为12.48亿元,同比却减少了0.42%。这与三季度需求好转,国内原燃料价格下降,玻璃产销、库存情况均保持较好水平的形势形成了不小的反差。令人警惕的是,除旗滨集团外,福莱特、安彩高科、亚玛顿等企业在今年半年报也不同程度地暴露了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的问题。
一、产能有序释放,供需趋于平衡
从光伏玻璃新增产能数据来看,增速放缓的趋势渐趋明显。去年光伏玻璃新点火窑炉32座,日熔量合计32500吨/日;复产窑炉4座,日熔量合计3050吨/日,至去年底在产产能75880吨/日,年内新点火及复产产能占总产能的46.85%。但到今年,截止到8月底新点火窑炉15座,合计日熔量18650吨/日,复产窑炉2座,合计产能1350吨/日;点火及复产产能仅占总产能的21.77%。
尽管受分子端分母端背离的影响,按照目前在产产能核算,增速放缓的问题非常明显。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后的2023年,一方面由于产能置换及风险预警限制,另一方面鉴于阶段性的供需紧张关系事实上已经结束,供需关系正处于转换临界点,供过于求的预期开始凸显,企业投产偏于谨慎。
二、供需平衡前移,以价换量求存
上一波扩产项目在今年下半年陆续进入产能释放阶段,这与三季度我国终端光伏电站项目陆续启动几乎保持同频,再加上海外订单的跟进,组件厂家开工率基本保持接近满开的水平。目前来看,至少在量上同比去年将保持一定的增长率,但在利润方面短期内难掩改观。在光伏市场结束持续大干快上模式之后,势必进入存量更新换代阶段,以量换价,市场占有率向头部集聚将会是接下来几年光伏玻璃市场的突出特征。
至少在数据层面,光伏玻璃产能和利用率都已经到了历史高位,截至10月中旬,我国光伏玻璃总窑炉座数为136座,产线共计505条,其中,在产窑炉116座,在产产线461条,光伏玻璃企业开工率为82.25%;光伏玻璃企业产能利用率为93.7%,环比持平;国内光伏玻璃在产日熔量为9.44万吨/日。
三、深度加工,提升盈利的关键所在
从短期来看,以价换量能带来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但对于改善盈利状况并无提升,反而会降低盈利水平。今年第三季度,我国随着生产推进,部分刚需采购,玻璃厂家成交陆续好转,库存呈现连续下降趋势;加之纯碱新产能投产晚于预期,供应偏紧,价格涨幅明显,玻璃生产成本增加。这一系列原因,促成了9月份光伏玻璃订单价格直接上调2元/平方米,超出市场预期。
但从近两个月的走势来看,当时的价格已是年内高值。随着新产能的投入,光伏玻璃价格有所下降,但截至目前,光伏玻璃价格仍处于19元/平方米至27元/平方米区间,尚无明显增长。因此,光伏玻璃龙头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多数企业将继续在存量市场以量换价,而这一转变,势必会加速整个市场进入价格下行通道,而一旦进入下行通道,将会加速行业产能的出清,对于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来说将会最终胜出,甚至促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当然也也有一些企业选择了主动转型升级,如亚玛顿近期发布公告宣称拟对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作出战略性调整,计划终止“BIPV防眩光镀膜玻璃智能化深加工建设项目”,将该项目暂未投入使用的部分募集资金余额8000万元用于“年产4000万平方米超薄光伏背板玻璃深加工项目”。亚玛顿的调整剑指1.6毫米超薄光伏玻璃,目前市场上对于超薄光伏玻璃的需求依然旺盛,如果能提前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则有助于持续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对于提升估值,提振萎靡的股价(截止上周收盘亚玛顿股价已跌至27.43元/股,和去年7月份50元/股的高点相比已接近腰斩)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