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无补贴项目申报即将启动,光伏政策“补丁”能否修复漏洞?

近日,能源局陆续召开光伏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座谈会,准备正式启动无补贴光伏示范项目申报程序,此举被认为是光伏“5.31”新政的“补丁版”政策,后续无补贴光伏项目能否健康发展将成为“补贴漏洞”修复成功的标志。

近日,经能源局知情人士表示,国家能源局近期连续召集光伏行业协会、企业和专家座谈,听取各方意见,并初步制订了《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方案》(下称《方案》)草案,在进一步论证后正式发布。届时,首批没有补贴的光伏示范项目申报也将正式启动。这也是"5·31"新政后,光伏行业首次出现新的重大发展动向。

该《方案》目前仍在修订过程中,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条件、申报材料要求、编制说明等几大部分,接下去还要继续修订,然后才正式发布。

按照初步设想,申报平价上网示范项目的第一个时间窗口将在今年10月份前后启动,申报成功的项目预计将在2019年3月前后开工,当年9月30日或12月30日前并网发电。在此过程中,地方发改委将协调降低相关非技术成本,并承诺保障电能消纳。每个省份的项目申报规模大约在300至500兆瓦。

目前,鉴于光伏电站项目的成本并不只有组件制造和补贴,还包括各种土地租金、税费、并网费用等。上述限制最少的是列入领跑者计划的项目,其他项目即使存在补贴,也仍面临各种限制和高昂的非技术成本。

这是此次能源局要启动无补贴光伏示范项目申报的主要背景,降低非技术成本和保证消纳将为光伏项目公平发展提供了平台,如果政策施行,不仅为光伏项目并网消纳消除了阻力,同时对光伏发电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5.31政策叫停光伏补贴

近年来,我国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应用市场。


但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补贴缺口、弃光限电、产能过剩等难题。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去年底,累计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缺口总计达到1127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455亿元(占比约40%),且呈逐年扩大趋势,5.31政策之前已超过1200亿元。

有鉴于此,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823号),其中提出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今年仅安排1000万千瓦(10吉瓦)规模用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并对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一类至三类资源区分别为每千瓦时0.5元、0.6元、0.7元,“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也降低0.05元,具体为每千瓦时0.32元。

该文件还提出积极鼓励不需国家补贴项目。在通过各种措施推动光伏发电自身建设成本下降的同时,鼓励各地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减少非技术成本,降低补贴强度。对于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地方可根据接网消纳条件和相关要求自行安排建设。

今年6月初,能源局在《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答记者问中曾提到,对于今年新增建设规模安排,不是要限制光伏发展规模,只是对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项目优化新增规模、明确各类项目具体要求。对于技术先进、发展质量高、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规模是放开的。

无补贴光伏发展模式

关于无补贴光伏发电项目的发展模式,业内专家曾多次表示和发文,认为光伏项目在失去补贴后仍具有很大潜力。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此前在公开场合表示:"光伏行业的非技术成本已占到总投资成本的20%以上,算到电价至少每度电1角钱,其中包括了土地成本、财务成本、并网成本等。"

"从主管部门的角度出发,这是为明年的光伏市场发展做准备;而对行业来说,这也是为地方发展光伏发电、鼓励平价上网创造条件。"协鑫集团某高层人员对此表示,"由于这些项目都要到明年才能并网,届时光伏发电的制造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购买低成本组件并实现项目盈利的余地还是很大的。"

工商业自发自用

工商业企业的自发自用光伏项目此前普遍给用户电价打折,9折、8折,甚至较多,打折是为了吸纳光伏用户,在没有补贴后,如果政府保证消纳,则可以消除折扣。

以北京的电价,工商业自发自用项目不需要补贴,只是利润率下滑而已。除了北京,还有很多的省市的工商业电价高于0.8元,在光照资源不是太差的地区,仍然具有经济性。如果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能尽快落实的话,不给用户打折,客户也会买光伏电的。

大企业直供电和新能源微电网

还有一种特殊的自发自用,即大企业直供电。如果企业的用电量很大,如果企业的电价在0.65元或0.7元以上,如果企业附近找到可以安装光伏的地方,如果光照资源不是太差,采用光伏电站直供电的方法有可能是有经济性的。

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

光伏项目与工商业用户和大工业用户直接交易。在《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答记者问中提到,为提升光伏发展质量,保障健康有序发展,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市场化交易。在试点基础上,出台鼓励光伏发电与用户直接交易的支持政策,有效降低交易费用。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微平衡市场交易体系,鼓励个人、家庭、分布式能源等小微用户灵活自主地参与能源市场。鼓励企业、居民用户与分布式资源、电力负荷资源、储能资源之间通过微平衡市场进行局部自主交易,通过实时交易引导能源的生产消费行为,实现分布式能源生产、消费一体化。

增量配电网接入光伏

在增量配电网中加光伏,是有收益的。针对用电大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化工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石油生产企业等,依托企业配电网资产,申报国家的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把光伏项目及光伏至企业的输电线路等一并划入增量配电网范围,实现在增量配电网内尽可能消纳光伏。

在光照较好地区,电价较高地区,光伏的成本已经具有竞争力,适合作为增量配电网的电源,为增量配电网贡献利润。

英国光伏摆脱补贴模式借鉴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发展光伏能够回避使用补贴这一方法。中国是这样,被誉为新能源发展标杆的德国是这样,远离欧洲大陆的英国也是这样。

根据《卫报》的报道,仅仅10年之前,英国国内的光伏装机几乎为0。而到了今天,夏季英国光伏发电量在最高峰时能够占到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光伏发电出力最高能达到9.42GW。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大国。

在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英国自2010年开始对光伏发电进行巨额补贴的结果。和绝大多数国家一样,英国实行FIT(上网电价补贴)政策,每年数亿甚至十数亿英镑的巨额补贴支援光伏发电(包含集中式和户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补贴费用攀升的速度远超英国财政能够支付的空间。2015年,仅户用光伏补贴就超支约2亿英镑。2015年8月27日,英国能源气候变化部公布了其FIT(上网电价补贴)审查结果,提出下调FIT近90%的建议。自2016年1月1日期,英国能源气候变化部将强制削减所有FIT项目,并将在每个季度实施一个默认的递减率。

一时之间,曾经是欧洲光伏装机增长最快的英国,遭遇光伏大滑坡。2016年前两月英国光伏装机21MW,2015年同期则是81MW。英国光伏就从此一蹶不振了么?似乎恰恰相反,英国光伏行业即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根据安永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国家吸引力指数报告,英国排名第7,高于2017年和2016年的第10和13位。

英国企业Anesco位于贝特福德郡的10MW光伏项目是英国首个无补贴电站。与常规电站不同的是,这里还配备了6MW的储能设施,而这或许会成为光伏补贴日渐消退时,行业的“秘密武器”。

首先,这个6MW储能系统不仅能够为光伏电站服务,也可以和电网之间形成联动,向电网提供储能服务。其次,储能设施的出现,为光伏行业PPA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巨大可能性。

PPA模式能让电力需求方(包括电力公司、用电户)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获得可再生能源电力,满足政府对于消耗绿色能源比例的要求。而这一笔费用往往可以覆盖光伏发电的资本支出,在此之外,由于光伏发电极为低廉的边际成本,多余的发电则成为项目的净利润。

根据估算,2030年前英国光伏行业投资有望超过200亿英镑。把视线在投回国内,如今光伏接入电网的输配成本已经不再是光伏企业的负担,客观地说,光伏行业已经拥有了足够好的先决条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无补贴项目申报即将启动,光伏政策“补丁”能否修复漏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