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6月底,国家能源局将公布“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按国家既定目标太阳能光热利用行业也将正式迎来8亿平方米光热保有量目标、接近1000亿元的发展空间。很多人不禁会质疑,按照光热行业目前的发展态势,能否承担这8亿平方米的重担?
答案不言而喻:一定能。承担的主体是谁?光热企业。如何承担?仅仅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这并不现实。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有实质性的重视,不能戴“有色眼镜”区别看待光伏和光热行业,宜均衡地看到同为太阳能的左膀右臂各自的闪光点。虽然业内光热企业所做的相关太阳能利用示范项目在我国的大多地区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但是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系统,致使一定量的光热应用实践示范案例没有及时递交相关能源部门,也成为国家对光伏支持政策力度远远大于光热的一大原因。为此光热行业也需要“晒晒太阳”,澄清一下光热行业对我国节能减排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以期相关能源部门能综合考量,作出能让公众所信服的“十三五”能源规划。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纵观过去的几年,虽然光热市场呈现出增速放缓的发展局面,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太阳能光热行业其实是处于稳步前进的状态。“十一五”以前,太阳能热利用现状主要以农村、城镇的洗浴热水为主,而在“十二五”期间则在产品、应用范围都有很大的改观,产品由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向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建筑热水工程转型;市场范围也进一步扩展到城市公共和民用建筑领域;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关键时刻,太阳能光热又表现出向农业烘干、工业热力及太阳能采暖、制冷等多重领域扩展的明显趋势。
据有效统计,在山东、河北、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地区太阳能采暖应用不断被推广,并日渐发挥有效作用。以河北维克莱恩开发的太阳能农村采暖户用系统以及大连希奥特办公楼太阳能热水、采暖、制冷三联供技术为代表的示范项目成为行业中的典型代表。在山东“工业绿动力计划”的支撑下,对纺织、食品加工、化工等热水需求量大的工业行业共计107个太阳能集热系统应用的示范项目给予一次性补贴,这也催生了一大批成熟的示范工程案例,诸如清华大学与力诺集团联合研制开发的“中温太阳能蒸汽系统”、山东宏力在沈阳电机集团的单体工业厂房太阳墙采暖项目等。
[pagebreak]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技术决定话语权。“十二五”期间,光热行业创新风气逐渐形成。业内主要骨干企业诸如皇明的“太未系列”太阳能系统、力诺瑞特的全玻璃中温真空管集热器、河北维克莱恩的太阳能为主多能互补供热采暖系统等,北太所、桑乐、光芒、迈能、兴业、光普、创意博、沐阳等40多家企业的51项技术也是榜上有名,为太阳能光热行业的创新脚步添上了华丽的一笔。
在服务模式上,光热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基于“互联网+太阳能”的“厂家购”平台改变以往渠道销售模式,采用线上下单、销售,线下安装、售后,实现太阳能渠道市场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有效规避太阳能热水器维修服务难的问题。
计量平台已成型
2015年10月26日,国内第一个省级热计量检测平台“太阳能热能计量与监测平台”在山东省审查通过。此前,光热行业还尚未有科学的计量手段,只能依靠理论计算进行统计,使得光热行业的节能数值具有不确定性。但该平台运营之后,将太阳能光热纳入到能源统计大数据的阵列中来,为光热行业的节能效益予以数据化和可视化。
这些都可以说是太阳能光热行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如果说光伏是高高在上的“小资”阶层,被标记为“草根”阶层的光热也许会有更多可挖掘的空间和应用领域。
光热行业发展还需强有力的“有形的手”
然而,纵观我国针对光热行业的支持政策现状,不由得让光热人对国家的支持力度重心的“倾斜”有所失望。
有专业人士表示,我国虽然是太阳能热利用应用大国,但却并非是强国,在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中高温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首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供给侧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提升竞争力,迈向中高端是“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方向,但长期以来,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对光热行业的发展一直没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其次,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光热行业一直被戴上“市场化程度高”的光环,在热水工程、供热采暖、工农业应用等领域,国家层面的连续性支持政策长期缺失。作为清洁能源的光热技术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难度较大,不利于行业“走出去”,制约了太阳能光热行业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力度。
另外,与电相比,由于发展历史和管理的差异,电的计量已经相对成熟。而热的计量仅在供暖省份城镇供热系统中推进,在其他节能领域尚属空白,诸多节能项目只能用转换或替代的能源比较或不计量。
总之,对于“十三五”,不仅需要“无形的手”,同时还需“有形的手”。只有左手牵右手,协调发展,综合配比资源与市场监管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实际重视,毕竟只有明确方向,促进规划落地,才能让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在能源变革中能够发挥应有作用,为我国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