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展现人类能源利用智慧的浩大工程,光热电站一般规模较大,多位于自然光充足的少人地区,除了作用巨大外,其雄伟壮观的外形也引起了人们的种种惊叹。
尤其是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塔式光热电站更因极具科技与时尚感的外观而成为全球多地的地标建筑,其中全球首座可实现24小时发电的太阳能电站——Gemasolar塔式电站还曾吸引到全球时尚界的先行者JessicaMinhAnh在电站中举办时装秀,此外一些知名塔式光热电站还多次登上荧幕。
目前,全球已建成数十个塔式光热电站,它们因规模、设计以及采用装备的不同而在外观上有一定差异。但对于比较资深的光热发电玩家来说,仅从外观便可快速判断具体是哪一个项目。
本文特汇总了十个全球较为知名的塔式光热电站,光热小伙伴们可以来测试一下,仅凭图片,你能认出几个?
1.CrescentDunes光热电站位于内华达州托诺帕附近,距拉斯维加斯西北部225公里,总占地面积为1600英亩,为全球已建成的最大的塔式熔盐电站,装机规模达110MW,集热塔高约200米,配10小时储热系统。项目总投资约10亿美元。
该电站首次在百兆瓦级规模上成功验证了塔式熔盐技术的可行性,而成为光热发电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智利Atacama1塔式熔盐光热电站是拉丁美洲首个光热发电项目,占地面积超过700公顷。其采用熔盐传热储热技术,储热时长达17.5小时,可实现全天24小时持续不间断发电,电站配置10,600面140㎡大小的定日镜。
3.摩洛哥努奥三期光热电站,装机容量150兆瓦,占地100万平米。单台定日镜的反射面积为178㎡,是目前商业化塔式电站中单体镜面最大的定日镜,总共7400面定日镜,定日镜总面积1317200㎡。
该电站不仅创下了太阳能塔式光热电站规模的世界纪录,同时光热塔的高度也是全球最高,整体高度达到248米。
4.Ashalim1光热电站位于以色列内盖夫沙漠北部。单塔装机121兆瓦,项目总投资约7.5亿美元,采用水工质技术,无储能系统,占地面积3.15平方公里,反射面积1.05百万平方米,安装五万余面定日镜,塔高(含吸热器)250米,总产能可以供以色列用电需求峰值的1%。
5.中控1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采用直接熔盐传热储热技术,储能时长2小时。项目采光面积63000平方米。该电站是我国首座成功投运的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也是全球第三座投运的具备规模化储能系统的塔式光热电站。
6.坐落于西班牙南部小镇塞维利亚(Seville)的Gemasolar光热电站始建于2009年2月,于2011年4月实现并网发电。其装机规模为19.9MW,储热时长长达15个小时,设计发电量为110,000MWh/yr,可以满足当地27500户居民的日常用电,每年可减少30000吨的CO?排放量,是全球范围内最早实现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发电的光热电站。此外,该电站还是全球首个商业化塔式熔盐光热电站。
7.南非投运的第二个商业化光热电站——KhiSolarOne电站,装机50MW,于2012年12月正式开建。电站集热塔高205米,采用水蒸气储热,配置2小时蒸汽储热系统。共计安装了约4160套定日镜,总采光面积约576800平方米。
KhiSolarOne属于南非可再生能源独立发电采购计划REIPPPP计划第一阶段两大光热发电项目,项目的投运也意味着REIPPPP计划第一阶段的光热发电项目全部完成。
8.Ivanpah光热电站建成于2014年,由三座装机分别为133MW、133MW和126MW的塔式电站构成,项目总计投资达22亿美元,总计采用了175000套定日镜,单套定日镜配置两面反射镜,总反射镜数量达35万面,分别围绕三个集热塔布置,分布于三个不同的区域,控制系统时刻调整定日镜的方位,将太阳光反射并聚焦至集热塔的吸热器上,集热塔高达约460英尺(约合140米)。
和传统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同,光热发电站利用反射镜聚焦光能来加热传热工质,Ivanpah电站采用水直接作为工质,水在吸热器中受热后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单塔装机最高为133MW,实现了百MW级的塔式电站的首次开发和规模化开发。
9.首航节能敦煌10MW光热示范电站是全球第三座、亚洲第一座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的光热电站,采用熔盐塔式技术路线,储热时长达15h。该项目于2014年8月开工,于2016年12月26日投运。
10.西班牙PS10塔式光热电站装机11MW,于2005年7月开工建设,并于2007年6月投运,是全球首个投运的商业化塔式光热电站。
该电站采用塔式水工质技术路线,场址面积为55公顷,由AbengoaSolar负责开发,并配置1小时蒸汽储热系统。该项目集热塔高度为115m,总采光面积达75,000m?。
西班牙PS20光热电站装机20MW,是PS10光热电站装机容量的2倍。电站塔高165m,安装定日镜共计1255个。采用与PS10相同的技术路线,但在吸热器及其他关键组件上,有了较大技术进步,吸热器效率更高,控制系统及热能储存系统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