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世界杯上的中国光伏巨头,七年没了205亿

“我们出线了!”2001年10月7日,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中国队1:0击败阿曼队,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决赛圈。那一天晚上,球迷沸腾。

这应该是中国足球史上最值得被铭记的一天。20年过去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就要打响了,那仍然是中国男足唯一一次获得世界杯入场券。

作为全球顶级体育盛宴,对中国男足来说,世界杯依然遥不可及。不过,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参加”世界杯已不再稀奇。

世界杯是一门大生意。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为国际足联(FIFA)创收近54亿美元。正如那句足坛名言:“在绿茵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而是黄金。”

在上一届世界杯与即将到来的卡塔尔世界杯,万达、海信、蒙牛、vivo……“扎堆”赞助。而此前的两届,只有一家中国赞助商——位于河北保定的英利

对大众来说,英利很陌生。其实,作为第一家赞助世界杯的中国企业,曾在纽交所上市的英利,因“世界杯效应”一度成为全球光伏龙头,无比耀眼。

那是光伏造富的年代,犹如互联网、房地产造福的故事。无锡尚德的施正荣当过中国首富,赛维LDK的彭小峰当过江西首富,掌舵英利的苗连生一度是河北首富。

世界杯又要开始了,但英利早已被忘却。光伏近几年再度火爆,英利已是一个边缘的存在了。

第一次“参加”世界杯

2002年世界杯,由韩国与日本共同主办。作为“家门口”的世界杯,且“神奇教练”米卢带领中国队历史性闯入了正赛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果能成为赞助商,让品牌在绿茵场边亮相,那是何等的风光。

赞助世界杯,不仅可以放大品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荣耀。

中国加入WTO,外资已经感受到中国市场这片沃土,沃尔玛在中国的开店速度加快,但很多中国民营企业还在茁壮成长,不急着“走出去”,对体育营销也不敏感。

那一年,国际足联官方赞助体系中首次有了亚洲面孔——现代汽车。

虽然那届世界杯在中国这一片热土上引发的关注度空前,但是官方赞助商中并未出现中国企业的面孔。

慢慢地,国际足联也关注到了潜藏着巨大潜力、最具经济活力的中国市场,希望可以有来自中国的赞助商,出现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绿茵场上。

2010年世界杯,“中国·英利”四个汉字出现在球场边的广告牌上,与一众国际知名品牌,如百威、可口可乐、阿迪达斯、麦当劳、现代、VISA等,轮番展现。

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参加”世界杯。

英利能出现在赛场,多少有点意外。世界杯前夕,有一家赞助商因金融危机临阵退出,英利“幸运补缺”。

意外之中又有必然。英利的主要市场在海外,因此,非常急迫去“闯荡世界”。从2006年开始,英利成为了西甲俱乐部奥萨苏纳队赞助商之一,更早的时候还为德国一足球场提供全套太阳能电池产品。

成为世界杯赞助商后,英利主要享有五项权益:世界杯相关的知识产权,包括LOGO、图像等使用权;企业品牌曝光的机会,包括赛场周边的广告牌;世界杯官方网站、出版物的曝光权;门票拥有权和在门票上的品牌曝光权;安排客户在世界杯赛场活动和参观的权益。

赞助世界杯,门槛很高。据英利方面称,国际足联在确定英利成为世界杯赞助商之前,曾聘请专门调查机构,搜集了大量公开和非公开信息调查英利。

赞助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国际足联在中国的咨询公司方面当时称,国际足联的赞助商有两类,第一类为主赞助商,可使用国际足联标识8年,赞助金额为2.5亿美元;第二类为单届世界杯赛赞助商,可使用当届世界杯标识4年,赞助金额为8000万美元。

英利除了付出赞助费外,还要为非洲20个足球培训基地安装光伏组件。

2010年世界杯之后,英利大放异彩,紧接着,又确认要赞助2014年巴西世界杯。在这两届世界杯上,英利是唯一一家来自中国的官方赞助商。

世界杯64场比赛,每场比赛,英利通常情况下在广告牌上累计可展出8分钟。

英利创始人苗连生几乎每场比赛都看,不过,他不在乎谁输谁赢,最爱看的也不是比赛本身,而是英利的广告。“我希望尽量踢平,再踢加时赛,这样我的广告就会放得多一点。”

2010年世界杯决赛踢到了加时赛,最终凭借伊涅斯塔的进球,西班牙战胜荷兰捧得大力神杯。2014年世界杯决赛又踢到了加时赛,格策一球杀死比赛,德国战胜阿根廷,梅西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

如苗连生所愿,在最吸引眼球的决赛中,英利的广告时间都得到了延长。

对于赞助费用,因为有保密条款,苗连生与英利始终闭口不谈。《第一财经日报》曾称,英利对2014年世界杯的赞助费约7000万美元。还有推测称,两届世界杯英利的投入近10亿元。

英利与河北首富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出手竟如此阔绰。自英利在世界杯赛场被球迷看见那一刻起,绝大多数人首先产生的是好奇:英利是干什么的,怎么没听说过?

在保定当地,也不一定人人都听说过英利,更别说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球迷。英利赞助世界杯,就想让人们认识英利,在全球占据更大的市场。

要说英利,必然离不开苗连生。

苗连生1956年出生在保定。结束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后,他于1987年创建了英利,先是代理化妆品,后来还卖过蔬菜。1993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太阳能产业前景的文章,就决定要涉足其中。

从未接触过光伏产业,但“敢做”就是他的个性。

1998年,苗连生成立了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投身太阳能光伏领域,生产出我国最早的多晶硅太阳能产品。根据官网介绍,1999年,英利就承接了国家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

那个时期,光伏产业的大发展来自全球能源转型的需求。

2000年,德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2004年对其进行修订,提出根据不同的太阳能发电形式,给予为期20年、每千瓦时0.45-0.62欧元的补贴。之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也相继颁布鼓励政策。

这意味着,欧洲光伏市场的需求要爆发。

各国推出补贴政策,使光伏大规模商业化,目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扶持,让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发电相竞争。从2004年开始,光伏行业发展进入启动期,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链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2004年,被视为全球光伏产业爆发元年。在中国,一众光伏企业也迎来高光时刻。同时,光伏造富的故事也开始了。

最先冒尖的是无锡尚德。施正荣曾留学澳大利亚,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2000年,施正荣带着技术和积蓄回国,创办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在欧洲市场的刺激下,无锡尚德的组件出口金额在2004年翻了约10倍,利润近2000万美元。2005年,无锡尚德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

无锡尚德成了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施正荣被称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军人物。2006年1月,无锡尚德股价走高,施正荣以186亿元的财富成为新的中国首富。英国《卫报》甚至将施正荣评为“能够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

在江西,造富的故事同样在上演。

在进入光伏行业之前,彭小峰已经将自己创立的柳新实业,发展成亚洲领先的劳保产品生产企业。2005年,他回到江西,在新余市成立了赛维LDK。没几年,其就成了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供应商。

2007年6月,赛维LDK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企业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在福布斯2007中国富豪榜上,彭小峰以286.6亿元财富荣登江西首富。

在同一个富豪榜上,还有苗连生。他以137.6亿元的身家成为河北首富。那一年的中国首富是碧桂园的杨惠妍。

赛维LDK上市仅一周后,英利也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苗连生到纽交所出席上市仪式的时候,因为“不习惯”,成了纽交所历史上唯一一个穿西装不打领带的敲钟者。

那是“南尚德、北英利”的时代。

见过苗连生的人,对这位河北首富几乎都如此描述:身高超1米8,皮肤黝黑,大嗓门,行动敏捷,肢体语言丰富。在英利内部,员工都统一称呼他“领导”。

在那个光伏产业野蛮生长的春天里,扩产、上市、财富……前赴后继。

像流星一样划过

当人们疯狂的时候,往往会忽视风险。

那个时期,国内的光伏业务主要集中在组件环节,核心原料与设备来自国外,组装后产品又主要销往国外,技术含量不高,国内的厂商们更像是代工厂。但这个隐患被狂热淹没了。

在首次赞助世界杯之后,英利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在2012年与2013年出货量连续位居全球第一。

苗连生并不满足于成为最大的组件生产商,他想做大整个光伏产业链。英利上市当年,就披露十年规划,要在保定投入1228亿元,打造年销售收入305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园区。

那是个“拥硅为王”的时期。

2008年,英利投资成立六九硅业,在多晶硅等项目上投资高达126亿元,大步向上游原料市场走去。两年后,六九硅业正式投产,年产能预计3000吨。

六九硅业给了英利成本竞争的底气。一个例子是,2009年,敦煌10MW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英利报出了0.69元/千瓦时的超低价,招致行业一片骂声。因为行业当时平均发电成本约2-3元/千瓦时。

在行业内,“六毛九”成了英利的代名词。

当年,英利营收72.6亿元,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市场的营收占比高达89.5%,而中国大陆仅占4.5%,此外还有美国、韩国等市场。

就在各企业忙着扩产、竞争、抢占市场的时候,市场和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欧盟支持力度减弱,欧洲市场开始萎缩。从2004年到2008年,每千克多晶硅从40美元左右一直涨至400美元左右。随着市场的骤变,多晶硅价格又在2009年暴跌,从近500美元跌至40美元左右。

还有更直接的打击。2011年,美国率先掀起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裁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及组件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14.78%~15.97%的反补贴税。随后,欧盟也发布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

欧美是中国光伏企业最核心的市场,以致于,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进入至暗时刻的调整期,中国光伏企业也迅速驶入低谷。

由于在行业景气的时候激进扩张,当政策、环境与市场快速变化之时,一夜之间,包括英利在内的中国光伏企业几乎都要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英利豪赌多晶硅,曾被苗连生寄予厚望的六九硅业,被处理成一个长期的资产减值项目。2011年,六九硅业被计提了22.75亿元的减值准备。2015年,英利发布公告称,将六九硅业的闲置土地及其地面附着物出售,作价5.88亿元。

2015年与2016年,英利子公司先是超10亿元的债务违约,又是发行总额14亿元的债券违约。债务危机宣告英利跌落神坛。

从2011年开始,英利就在连年亏损。到2017年,英利七年间亏损达205亿元。从2013年到2017年,英利资产负债率从92.25%一路升至201.45%。

在这期间,英利还斥巨资赞助了2014年世界杯。

在2015年5月召开的英利全员会上,苗连生宣布拿出全部身家帮英利渡过难关,还当众检讨:“公司目前的情况,我本人负有最大的责任,造成今天高负债的局面,这是老苗的战略失误……”

2018年6月,英利公告称,纽交所依据相关规定,认为由于英利未能连续30个交易日内维持至少5000万美元的平均全球市值,且其股东权益不足5000万美元,因此判定英利不满足纽交所有关持续上市的标准……

二十年间,英利从保定走出来,赞助世界杯,成为全球龙头,又被纽交所摘牌,命运跌宕起伏。

2020年,英利的重整申请获得受理,之后又正式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这意味着,持续5年之久的债务重组进入新阶段,英利也将迎来新的故事。

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向市界表示,如今之英利,虽然仍在光伏行业,但已非往昔之英利。“只能说还活着,很难再进入主流阵营。”

苗连生于2016年辞任英利董事长后,将起居室搬到了厂区最深处的一栋小楼里,过上了田园般的生活,楼前是一个鱼塘,鱼塘边上养着孔雀、天鹅、鸭子等,楼后还有狗舍和菜地。

苗连生之后,由英利“老臣”担任董事长。不过,2022年,苗连生的女儿苗青,已成为英利集团董事长。只是,光伏行业早已诞生了“新王”。

在英利、尚德等争王称霸之时,以隆基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并没有加入那一场狂欢,而是潜心研究技术,走出自己的路。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成为热门赛道,光伏也已迈入新的发展周期。

如今,当人们谈论起光伏,巨头们已经成了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TCL中环、爱旭股份……

当人们谈论世界杯,英利偶尔也会被提及,但它的时代早已落幕。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曾像流星一样划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世界杯上的中国光伏巨头,七年没了20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