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风光热储一体化多能互补项目开发:为什么要配光热?

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两个“一体化”工作正式启动。

在双碳目标下,推进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能源体系已是必然趋势,而推进两个“一体化”其实就是为了应对未来大规模增量间歇性可再生能源部署带来的冲击,助力能源体系顺利转型。

在此背景下,建设“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的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已成为十四五清洁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水电的局限性,很多地区则必然要选择“风光火(储)一体化”。

常规“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一般由风电、光伏、火电、储能等系统组成,其中火电主要负责调峰和热力供应,但《指导意见》指出,对于新增“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要严控新增煤电需求,外送输电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同时要优先规划建设比例更高的通道。

生态环保压力叠加国家的双碳目标,化石能源在未来增量“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中的占比将越来越低,那么必然要有新的清洁能源技术来替代传统火电来承担调峰以及热力供应等任务,而已在中国示范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光热发电技术无疑是一种理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该思路在相关决策机构近期对外传递的信息中已初露端倪。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文表示,2021年将鼓励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光伏+光热”、光伏治沙、新能源实验实证平台、“新能源+储能”、新能源与氢能融合利用等示范工程,进一步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而国家电网3月初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则直接把光热发电列为调峰电源,并将发展光热发电作为提高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手段。

此外,青海、甘肃等一些光资源条件较好、已建成或正在推进光热示范项目建设的西部地区也把光热发电作为重要调峰技术或者多能互补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十四五及未来地方发展规划。

其中,青海十四五规划建议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地热等新能源,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促进更多实现就地就近消纳转化;甘肃十四五规划建议要发展以调峰调能为主的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加快推进光热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光热发电与风光电协同无补贴发展。

总的来看,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将成为“十四五”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发的主要形态,而配置光热仍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相关部门亦将研究出台细分的支持政策,推动光热在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中增加配置。

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已经在积极布局含光热发电熔盐储热系统的风光热储一体化项目(见下表)。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为光热发电的十四五发展带来增量市场空间。

这一切还只是个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发商认识到配置光热发电系统的一体化项目的可行性后,将会有更多的同类别项目进入规划和建设阶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风光热储一体化多能互补项目开发:为什么要配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