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国内、国外市场同步发力 通威股份组件业务在手订单已接近8GW】通威股份正式入局组件业务之后攻势颇为凌厉,相继拿下央企大单。11月1日,国家电投公布了2022年第52批、53批以及57批光伏组件中标候选人,规模共计13.49GW.根据第一中标候选人来看,通威太阳能预中标3.56GW,预中标占比超26%。
作为硅料老大的通威,直通组件市场,掌握了全产业链的刘汉元,下一步是否降维打击?血洗光伏全链条企业
1、初入组件市场,已获多个大单
通威股份(600438)正式入局组件业务之后攻势颇为凌厉,相继拿下央企大单。11月1日,国家电投公布了2022年第52批、53批以及57批光伏组件中标候选人,规模共计13.49GW.根据第一中标候选人来看,通威太阳能预中标3.56GW,预中标占比超26%。
通威已多次中标央国企采购项目,8月17日,通威预中标华润3GW组件集采项目;9月6日,中标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200MW光伏组件采购;9月20日,中标国家电投2022年度第44批集中招标,采购容量为120MW;9月底,入围大唐集团2.47GW集采招标项目。
根据通威方面的统计,自今年宣布正式入局组件以来,已连续中标近4GW的光伏组件规模,在手订单已接近8GW。
9月底,通威股份公告称,将在江苏省盐城市经开区投资建设年产25G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约40亿元,项目建设期为获取完整建设土地及相应建设所需手续后24个月内。

事实上,通威股份自2016年并购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起即拥有部分组件产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组件技术与市场基础;不过,由于公司前一阶段重点发展的业务聚焦在硅料和电池环节,组件业务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公开信息显示,上半年,通威股份已经形成6GW组件产能,盐城项目达产后,公司组件产能将超过30GW。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威股份最新中标的国家电投项目中,公司组件给出的最低报价为1.845元/W,普遍低于其他厂商报价;在今年8月的华润招标中,通威也是以低价中标。由此可见,通威依托于上游硅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组件业务在报价上具备优势。
此前,通威在扩产盐城组件项目的公告中也提到,适当拓展组件环节,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在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持续为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优质优价的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同时,也为终端用户输出高性价比的组件产品。
2、硅料巨头
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片双龙头通威股份(600438)10月20日晚发布业绩快报,其前三季度营收达1020.84亿元,同比增长118.6%;归母净利润217.3亿元,同比增长265.54%。澎湃新闻注意到,通威在已披露或预告三季报的光伏企业中营收、净利居首,稳坐光伏“盈利王”。
根据通威在半年报中披露的数据,饲料业务营收在其总营收中约占23.8%,光伏新能源业务占76.2%。可作为参照的是,2021年年报显示,其饲料、食品及相关业务毛利率为9.48%;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业务毛利率为8.81%;高纯晶硅及化工毛利率为66.69%;光伏电力毛利率为62.82%。其中高纯晶硅及化工板块贡献的净利润增幅最大,该板块毛利率去年同比增加了31.99个百分点。
高纯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基础原料,该环节的红利盛宴至今仍在延续,这是身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的通威股份近两年业绩大涨的主要原因。
通威、大全、特变三巨头数据对比:
A、产量
产量方面,2021年多晶硅总产量为50.2万吨。其中通威10.93万吨,较去年增长26.80%,占2021年总产量21.77%,无论是产量还是增幅都全行业第一;其次是大全能源8.66万吨,较去年增长12.01%,占2021年总产量17.25%,增速较慢;特变电工7.82万吨,较去年增长20.31%,占2021年总产量15.58%。

B、吨成本
成本方面,通威拥有绝对的优势。截止2021年,通威将吨成本压至3.63万/吨;紧随其后的是大全能源,吨成本约4.00万/吨;特变电工吨成本约5.70万/吨,成本有所上升主要是由金属硅价格大涨,三氯氢硅、电价等成本普遍上升,以及产线检修技改期间产能未满所导致的。

C、产能
产能方面,2021年,通威产能为16.5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27.22%。通威股份目前在建项产能合计17万吨,其中包头二期5万吨项目预计2022年底投产,乐山三期12万吨项目预计2023年及以后投产。根据通威发布的《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2020年至2023年发展规划》,到2023年多晶硅产能最高可能将达29万吨。

数据来源:通威股份2021审计报告
大全能源2021年产能为11.0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17.75%。大全能源的包头一期10 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预计于2022Q1开工建设,2023Q2建成投产,届时公司总产能将达到20.5 万吨以上。

数据来源:大全能源2021年报
特变电工产能为6.6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10.89%。特变电工的包头一期10万吨预计于2022年9月投产,吉昌20万吨(分两期)将于2023年级以后投产。预计2023年至2024年特变电工的多晶硅产能将达到40万吨。

3、未来
通威从饲料起家,目前新能源业务已占据全集团产值的80%,且有扩大趋势。
通威已稳居硅料全球第一,且成本占据绝对优势,据业内人士透露,通威硅料新投产厂,仅6个月就可回收投资,其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如今,通威已快速杀入组件领域,给隆基、天合等企业带来阵阵凉意。
打通产业链后,刘汉元主席要如何站稳龙头老大的位置?
1、降价打击全产业链,行程全产业垄断优势,将硅料优势延伸至产业链。
2、收购弱势企业,形成产业巨无霸托拉斯。
3、涉足其它行业,如风电、储能、氢能,等,继续以超大规模的方式,血洗其它领域。
中国能源资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