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协合运维胥佳:新能源生产运营产品化——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下的趋势

进入到规模化发展阶段且持续增长的行业,普遍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分工与协作,从而带来了交易量的增长,交易效率是影响整体效率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新能源行业亦是如此。

协合新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协合运维副总经理胥佳在近期召开的“第二届风电运维技改大会”上指出,在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今天和持续高速发展的未来,当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看新能源生产管理工作,供需双方都需要增强产品意识,通过清晰界定的工作标准、透明合理的价格、客观的评估来实现价值交换,提高供给效率和交易效率,从而带动行业整体效率提升。新能源生产运营产品化将成为新能源大规发展下的趋势和必由之路。

当前新能源服务领域非产品化的交易现状

截至2022年底,我国风、光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超7.5亿千瓦,存量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运营管理的需求持续旺盛,且形成了自主运维、合作、外委等多元的合作模式,产生了大量不同形式的交易。

新能源的生产管理本质上是资产管理与运维管理两个概念的合集,事实上,无论是大型央国企的生产部还是行业的第三方运维公司,都是为投资者执行了电站运营服务或运维服务的供给方,因为本质上大家都不生产产品,而是靠组织人们维护好投资方建设的电站。

但由于服务本身非标准化的特性,会导致供需双方产生预期不统一的现象;服务的先成交后交付特性,会导致交易前采购方无法判断服务供给方的优劣。现阶段新能源服务交易市场也因此暴露出很多问题。

服务标准不清晰:同一项工作任务的范围及定义缺乏清晰的标准和参数,供需双方或者不同的服务供给方之间对于工作任务的理解往往基于自有资源的能力和过往经验,例如作为运行方的机组巡视是否需要上塔,不同的企业之间定义差别极大;下网电费缴纳仅仅是一项服务动作,还是包含服务动作+费用成本等等。缺乏清晰界定就会造成服务预期千差万别和结果难以把控。

服务价格不合理、不透明:由于标准不统一以及先成交再交付的服务特性,在同一个招投标中服务商投标价格相差数倍的状况频频出现。当服务价格背离了价值规律,“劣币驱逐良币”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服务效果评估不科学:缺乏科学、客观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有时会带来对生产管理部门“唯发电量论”的一刀切考核方式,不能客观的评价服务供给方的真实能力,导致一些运维企业无意愿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管理质量,导致行业技术水平持续维持低位甚至下行。

“由于标准混乱、定价失衡、评估不客观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行业供给与需求之间最后在玩信息差游戏,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把‘生产运营服务’当作产品对待,整个行业要加强这项服务的产品化意识。”胥佳表示。

产品化是规模化服务行业的必经阶段

“服务产品化”的概念在2006年由IBM提出,是通过改变服务的生产方式,把服务的生产过程变得像产品制造一样,把服务的内容分解,实现标准化,然后按照传统产品市场的原则,把服务产品交付给客户。

对于客户来说,以产品形式定制标准化服务,能够获得清晰的定价标准、可预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考核标准。客户可以清晰地预期自己将得到的是什么以及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对于服务者来说,产品化会促使其将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以产品思维思考如何以标准化流程模式打造好产品,以高效的生产效率提供规模化服务。规模化意味着成本降低,为客户提供更有优势的价格;生产效率的提升能够为客户赢得实现价值的时间。

对于行业来说,清晰的标准、合理的定价和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实现产业规范化,并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

纵观咨询服务、物业服务、教育服务、餐饮服务、房地产中介服务等领域,在这些繁荣且高频次交易的行业,是产品化让服务有标准,能够被评估,改变了一些过去无法解决的效率、成本、标准、定价以及评估等难题,从而大大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效率。

在新能源服务领域遇到的问题与其他服务行业的经历很相似,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对处于高速成长中的新能源行业,服务产品化意味着规模化的生产管理能力和效率的巨大提升。

协合运维的服务产品化实践

胥佳表示,对于服务的供给方来说,服务产品化不是简单的服务内容打包,而是基于人才资源,结合用户需求及市场环境,从产品的视角来规划、设计和运营服务,从而围绕客户诉求提供基于价值的承诺。其本质是内部变革,首先要在管理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进行转变。

在服务产品化转型实践中,协合运维始终用产品思维,从品质、效率、成本、可规模化复制的能力要求着手,重点在人才、流程、技术三个方面发力进行变革和组织优化。

首先,通过搭建培训平台和培训基地、产教融合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完善的人才供应链管理体系,同时通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任职资格体系、序列评定、绩效管理等手段规划职业发展,培养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打造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以满足行业快速增长对于“人”这一核心资源的诉求。

其次,对项目全周期的每一个流程进行标准化设计,确保每一项工作可量化、可评估,有力保障交付质量和效果,并利用多年对运营管理的深入洞察与数据沉淀,建立起完善的电站对标、评价、管理体系,实现对电站运行效能和人员服务绩效的科学客观评价。有效解决了新能源生产管理中标准混乱、定价失衡、评估不客观的难题。

最后,通过数字化进行成本管控和效率提升,利用生产管理、安全质量管控、智能分析、预警诊断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与服务场景深度融合的智慧运营管理,且每一次作业和行为能够透明化、可追溯,是规模化运营管理降本增效的前提,也让最佳实践经验可以得到快速沉淀与复制。

新能源交易中产品化的重要性

一方面,作为B to B的专业化服务,新能源服务交易受需求端招标过程的影响最大,产品化在更大程度上并不只是源于供给方提供什么,而源于需求方采购什么以及如何采购的标准规范。这需要新能源生产运营的供需双方共同努力,携手制定行业服务产品化标准,共议服务招投标标准,推动整个行业标准化,促进行业高效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资产的流动性需求增强,新能源资产REITs化趋势明显。为了增加资产的透明化、标准化以及现金流的稳定性,减少资产在流动中的不确定性,生产运营端的产品化必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

穿越长时间周期看,新能源行业发展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整体效率的持续提升。产品化是服务供给中标准不清晰、价格不透明、评估不客观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是实现新能源服务交易市场标准化、规范化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电站资产交易中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重要支撑。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激励整个市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大大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新能源行业也将走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协合运维胥佳:新能源生产运营产品化——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下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