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新能源汽车到底要不要充满?

每当大家提到充电时

总会有这样一个“争议”:

每次充电,到底要不要充满?

有人认为:不充满反而会伤电池

也有人认为:经常充电会伤电池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日常充电到底该不该充满?

正确的充电方式是什么?

今天就给大家捋一捋~

01充不满并不会伤电池

首先,在开始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认识下电池。目前,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一般有两种,分别是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从名字上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其实都属于锂电池。而锂电池是没有记忆效应,可以随时进行充放电,不会影响其电池容量。换句话说,用户可以随时充电,无需担心电池受伤。这也是它被选择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原因之一。

而所谓“充不满会伤电池”的问题,则是早年镍氢电池、镍铬电池才会出现的问题。因此,大家其实并不用担心,不充满会对电池产生负面影响。相反的,锂电池最应该防范的是“过充”和“过放”,即在电池电量已经100%充满的情况下继续给电池充电,或把电池电量用光,从而导致电池亏电、损害电池,20%—80%才是锂电池最佳的工作范围。

02电池寿命无关充电次数

看到这里,不免有人要问了:“频繁充电不会减少电池寿命吗?”相信不少星友也会存在这样的误区:把充电次数与电池寿命直接挂钩,认为充电次数增加,电池寿命就会缩短。事实上,两者并不能画等号。

所谓的电池寿命,其实是指电池的“循环寿命”。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一块电池从100%放电至0%,再充电至100%的过程,像这样的“满充满放”过程,就是一次完整的充放电过程。目前,我国对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做了强制要求:电池循环次数达到1000次时,容量衰减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并且,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电池循环次数超过1000次后,电池就不能用了,只是容量可能会减少,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要知道,即使是一辆满电400公里续航的电动汽车,按照1000次的充放电循环次数计算,该车可以行驶40万公里,即便再打5折,也仍有20万公里的里程数,对于绝大多数家庭用车而言,可以说绰绰有余。

而不少研究更是表明,相较于“满充满放”,小星所提出的“随用随充、浅充浅放、日常电量保持在20%—90%”的充电方式,循环寿命远远大于1000次,更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完全不需要担心频繁充电对电池产生的影响。

03浅充浅放更具经济性

不仅如此,“浅充浅放”的充电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更具经济性。原因也很简单,对于“快充”而言,充电时,当车辆SOC(电池剩余电量)达到80%后,充电电流、电压和功率就会逐渐下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车企在宣传时,会宣传SOC充到80%所需的时长,而非宣传充满所需的时长。因此,大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完全可以选择“浅充浅放”的方式,SOC充到80%即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充电等待时间。

若车辆电池为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其不同于三元锂电池、电池电压曲线会有较大波动(磷酸铁锂电池电量在15%—95%区间时的电压相对稳定,无法通过开路电压法精准地测算汽车的SOC值),因此,若汽车的动力电池为磷酸铁锂电池,星友们可以采取每周充满1次的方式,进行所谓的电池均衡,以修正车辆的SOC数值。

诚如不少车主所说

车企采取了电池冗余的方式

因此充满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出于安全、效率等多方面的考虑

还是建议大家可以

“随用随充,浅充浅放”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还可以“快慢充相结合”

不必执着于某一种充电方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新能源汽车到底要不要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