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大储市场供应非常的火热,虽然国内企业现在占比还不高,但是增速很快,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科陆电子、南都电源都在加速布局。
随着北美大储(应用在新能源电站、电网等场景的大功率储能)需求放量,国内储能巨头纷纷出海抢夺订单。叠加四季度,国内政策利好频出,大储市场也开始涌动。有业内人士表示:" 上半年预测全年大储 8GWh~10GWh,现在要更新为 10GWh~12GWh,10GWh 是国内大储的增量,是个打底数量。"
此外,对于市场此前担心的海外户储出货预期下调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不会影响明年储能整体景气度预期,"(明年景气度)依然大幅提升,目前(储能)板块在盘整,或在酝酿跨年行情。"
储能龙头加速出海
美国大储市场增量或超中国
12 月 9 日,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公用事业规模电池储能装机将在 2025 年达到 30GW,开发商计划到 2025 年部署超过 23 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从 250MW 到 650MW 不等。
而据 Woodmac(伍德麦肯兹)数据,2022 年上半年美国表前储能(大储)新增装机达 5.01GWh,同比增长 211.6%。业内预测全年有可能达到 13GWh~15GWh,明后年预计达到 70GWh~80GWh,其中 2023 年预计新增 30GWh。而 2021 年美国新增储能装机占全球 34% 份额。
伴随北美巨大的储能增长需求,今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阳光电源、南都电源、科陆电子、天合光能等中国储能龙头公司,在海外合作驶入快车道。
早在 10 月,宁德时代宣布与美国公用事业和分布式光伏 + 储能开发运营商 Primergy 达成协议,独家为总投资 12 亿美元的 Gemini 光伏 + 储能项目供应电池。稍早,宁德时代还与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美国储能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FlexGen 达成合作,将在 3 年时间内为后者供应 10GWh 的先进储能产品。
" 区别于户用的小功率储能,应用在新能源电站、电网等场景的储能功率更大,简称大储。海外的市场主要以北美的大储为主,美国大储市场的增量今年大概率是超过中国的。" 民生证券电新团队专家向《红周刊》表示," 国外的大储市场供应非常的火热,虽然国内企业现在占比还不高,但是增速很快,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科陆电子、南都电源都在加速布局,由于出海出的比较早,在供应商及渠道等方面有比较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在北美的大储(项目)也有不错的表现。"
比如,宁德时代 2022 年上半年储能系统实现营业收入 127.36 亿元,同比增长 171.41%,
在全部营收中的占比已达 11%,毛利率 6.43%。到了三季度末,宁德时代表示," 今年全球储能市场增长明显提速,公司储能业务起量较快。目前,三季度的储能毛利率已恢复至两位数水平,且新落地项目毛利率有所改善。"
市场人士表示,海外储能市场的加速布局为宁德时代的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的储能也进入了 " 全能时代 "。12 月 13 日,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宁德时代储能系统产品已经全面覆盖了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涵盖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储能配套、工业企业储能、商业楼宇及数据中心储能、储能充电站、通信基建后备电池、家用储能等。
华鑫证券表示,在 2023 年 IRA 新政生效、东南亚光伏关税取消两年、停征东南亚进口太阳能组件 " 双反 " 关税等政策背景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美国储能市场有望持续突破装机纪录。光大证券研报显示,美国大储与国内大储,两大市场 2023 年需求均有望翻倍。这对储能出海企业的业绩增长提供了 " 海外基石 "。
国内大储四季度 " 爆单 "
" 容量补偿 " 捋顺大储盈利模式
与海外热火朝天的大储市场相比,四季度,国内大储市场也开始涌动。
据中国储能网统计,仅 11 月份全国就发布 33 项储能相关政策,主要聚焦在电力现货市场、新能源并网、储能产业投资及远期储能产业规划等方面。
11 月 25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两份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并将储能等纳入电力调度机构调度管辖范围的市场主体。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大储此前一直诟病于价格机制不清晰、产业链盈利较差等痛点导致落地积极性不高,新政鼓励储能参与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建立动态价格机制," 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各地需建立容量补偿机制、健全电力辅助服务、推进电力现货市场,为独立储能核心收入模式做了制度设计,国内大储商业模式呈边际向好态势,盈利模式将被加速捋顺。"
12 月 2 日,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发布相关通知,明确将新型储能纳入并网主体可以提供电力辅助服务,并给出具体补偿指标:一次调频补偿标准是 15 元 /KWh,容量补偿标准是 20 元 /MW,月度利用率达到 98%+ 后,每多 1% 补偿 100 元 /MW。另外,对转动惯量补偿、调峰、调压、无功补偿、黑启动等也明确了补偿指标。
而从招标数据来看,据中国储能网不完全统计,仅 11 月发布的储能招标项目就有 41 个,其中百兆级项目 22 个,吉瓦级项目 2 个,产品采购及其他项目 17 个。包括新能源配储、共享储能、独立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调峰调频、光热储能项目等,从项目数量来看,主要以光伏配套储能、共享储能为主。招标内容包括 EPC、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工程设计、建设施工 / 监理等,总规模超 3.87GWh/8.37GWh。
此前,10 月份储能项目已露 " 抢装 " 上马迹象。10 月 14 日,新集能源与皖能股份等签超 350 亿元的 " 风光火储 " 一体化项目投建协议。10 月 12 日,比亚迪、国轩高科、许继电气预中标国家电投 1.4GWh 储能电池。10 月 10 日,华东区域最大电网侧电化学储能项目——总投资 20.8 亿的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风光储能基地项目储能系统 EPC 总承包工程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安徽院中标。广西、山东、浙江、河北、青海、湖南等地发布 2022 年新型储能示范清单,150 个项目火热推进。
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大储项目招标量保持高位,截至 10 月招标量达 70+GWh,部分项目将在明年落地。" 大多数项目的投产期都集中在四季度,届时装机规模会有大幅提升。预计年底新增装机可达 10GWh+,同比增速仍可超 100%h。"
不愿透露姓名的电新分析师向《红周刊》表示," 四季度装机确实会有较大增长,不过也不是抢装,主要是四季度经济性好了一点,前期招而未装的项目集中落地了。"
" 上半年预测全年大储 8GWh~10GWh,现在要更新为 10GWh~12GWh,10GWh 是国内大储的增量,是个打底数量。"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电新首席分析师告诉《红周刊》," 这个增量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并网的数量,但一定是一个出货量,出货后还涉及安装调试,需要一定时间,但销售完成了一定会反映在相应上市公司的业绩上。"
兴业证券表示,储能短中长期皆具成长性,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短期来看,新型储能渗透率相对较低,随着配储政策密集落地,从储能的配置比例、补贴、技术等各方面均做了相应的要求,在政策的强推下,订单短期有望实现快速放量。
欧洲户储订单仍呈爆发式增长
板块盘整蓄力 或在酝酿跨年行情
与大储齐飞的是户储(家庭储能)。目前,家庭储能主要发展市场为欧洲,家庭储能系统基础主要为电化学储能。
因地缘冲突导致能源危机,叠加全球减排承诺,欧洲户储需求今年大热。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 年欧洲家用电池储能系统(BESS)安装量为 65 万组,2022 年已超过 100 万组。另外,当地家用电池安装规模 2020 年为 3GWh 左右,2021 年超过 5GWh,今年已突破 9GWh。三年不到翻了三倍。
然而,12 月 5 日,因 " 欧洲经济下行、安装工人不足、大幅下调出货 " 传言,户用储能和逆变器板块遭遇较大调整,阳光电源、派能科技、固德威、德业股份等跌幅超过 5%。
12 月 6 日,储能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没有大幅下调户储预期,大幅下调系错误解读及过度解读。" 对于今年的预期调整,预计占全年收入及利润比例更低,不会对公司今年业绩造成严重影响。" 关于欧洲户储的需求,公司整体判断还是非常乐观,明年预计至少翻倍增长。
" 欧洲储能业务非常好,美国、中国也将保持高增长。公司大储明年出货预期是 15GWh。今年第三季度剔除汇率大储还有 7%~8% 净利率,明年大储的净利率预期还会不错,预计明年收入规模快速增长,规模效益带来期间费用率进一步下降,下半年电芯价格也会下降,会腾出一些毛利的空间。而户储去年 3000 套,今年预期由 8 万 ~10 万套调整为 6 万 ~7 万套,明年预期由 40 万 ~50 万套调整为 30 万 ~40 万套,还是呈爆发式增长的。" 阳光电源在公告中表示。
此外,《红周刊》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派能科技,其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 欧洲业务一切正常,没有下调出货预期。公司 60% 以上户储业务在欧洲,目前忙着生产,产能还是比较紧张,首要目的是维护好自己的户储护城河,把缺的产能补上后,再考虑批量复制到(大储)其他领域。" 该工作人员特别强调," 受限产能,国内业务还在开拓,大储、工商业储都在准备。目前订单海外占比 90% 以上,三季报欧洲业务占营收 50%~60%;根据市场需求,公司签的都是偏中短期订单,也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未来会根据不同形势,推出不同策略,风险可控。依然看好明年的储能市场,50 亿定增也会考虑储能更多方向。"
公司财报显示,早在 2021 年,派能科技家用储能电芯企业出货就位居国内第一名,出货量超 1GWh;家用储能产品出货量约占全球出货量 13%,位居全球第二名,仅次于特斯拉。作为户用储能龙头,其主要的出货市场居于海外。2022 年上半年,其海外业务收入 17.38 亿元,占总营收的 93.74%。对于利润的增长,派能科技认为主要系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产销量上涨,公司上调产品售价带来的。
11 月,智能电表龙头林洋能源与亿纬锂能合资公司亿纬林洋建设的年产 10GWh 储能电池项目第一条产线已完成设备安装并正式投产。《红周刊》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林洋能源,其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 该项目投产并取得业务收入后,可能对公司的投资收益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不会合并报表。由于公司的基本盘是电表,在与电网合作时属于一个数据采集终端,与储能是不能分割开的。公司已建成的项目以国内为主,国外项目需要去拓宽,最近中标了 3.27 亿元国网招标采集的项目。目前已有储能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可以一体化搭建储能项目。"
东吴证券数据显示,欧洲户储仍具备超强经济性,国内市场订单普遍已排至明年 4 月。总体预计户储未来三年有望连续翻倍以上增长,储能总体有望持续 80% 以上增长。
不愿透露姓名的电新分析师表示," 目前四季度大储及户储各自订单都挺好。" 对于市场担心海外户储出货预期下调,其表示不会影响明年预期," 明年储能景气度还是很好,依然大幅提升,目前(储能)板块在盘整,或在酝酿跨年行情。"
中国能源资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