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上,宁德时代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达到160Wh/kg,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但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此外,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仍可保持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也可达80%以上。公司表示,下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并计划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创新是宁德时代的基因,也是宁德时代加速发展的动力。”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发布会上表示,钠离子电池是宁德时代为满足多元化的电池应用场景做出的诸多努力和探索之一,而多元化的技术路线是电池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事实上,钠离子电池并非是一项革新技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提出,经过多年研究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
从金属特性上看,钠与锂同属碱金属主族,物理性质相近;工作原理上,钠离子电池也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形成电流,所以两者的构成也相近。因而,钠离子电池在充放电倍率、高低温、循环等方面与锂离子电池不相上下,某些方面甚至更具优势。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储量丰富的钠,虽然让钠离子电池的成本和供给可控,但能量密度不高,且尚未形成产业链体系。“我们的钠电池已经成熟了,氯化钠炒不起来,盐很多。”曾毓群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表示,目前钠离子电池的供应链规模尚小,成本高于锂离子电池。
在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同步发展的当下,钠离子电池的问世不仅能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适应新型储能的市场需求,还可在某些应用场景上部分替代铅酸电池。
目前,已有政策鼓励钠离子电池应用于新型储能。
在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加快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
值得关注的是,已有钠离子电池产品投入实际运营。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于6月底在山西太原正式投入运营,采用了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电池。此外,爱玛科技也在近期的经销商大会上发布了钠离子电池,并表示未来将搭载在自己的电动两轮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