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一台系统样机上公告不难,但如何保证电堆和零部件之间契合,能稳定持续运行?如何降低系统的氢耗,提升效率?如何控制系统在不同湿度条件下执行策略才是在实际运营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海亿新能总经理全琎在接受高工氢电调研时表示,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模块及其技术水平是衡量这家公司技术底蕴的关键。
海亿新能成立于2017年9月,是一家围绕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科研开发、工程转化、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来自我国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先行者之一的武汉理工大学。
公司联合创始人全琎,先后获得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11月至2017年6月,就职于美国标普全球公司纽约总部,从事量化金融和量化投资研究工作。
担任海亿新能联合创始人、CTO的则是全琎的父亲全书海,他是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全国新能源车辆标准委员会委员。全书海历经了中国燃料电池产业从技术研发为主向示范运营和产业化推进的重要转变。在其带领下,海亿新能拥有较为深厚的技术底蕴。
海亿氢能的优势在于系统的控制能力上,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控制大脑”——FCU。FCU控制燃料电池各个参数、物理量和配件相互协调工作,实现对燃料电池的在线监测、实施控制及故障诊断,保证燃料电池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得益于优秀的控制策略,配套海亿新能自主研发的整车控制器VCU和电堆巡检仪CVM等核心零部件,对系统效率进行了充分的优化,其在襄阳老河口市投运的氢能公交每百公里氢耗不超过3公斤。
现阶段,海亿新能已经开发了多款燃料电池产品,建立起从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到运营的完整体系构架,并开始加快产业化推进。
产品布局方面,海亿新能现阶段已完成30kW-110kW多功率等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和产品化,产品适用各类公交客车、工程车、环卫车、中重型卡车及特种车等,公司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国产化率达95%,年产能已可达到1000台。基于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发展势头,目前公司正在研发120kW、150kW的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
凭借深厚的研发积累,海亿新能建立起了一套从电堆、燃料电池系统到整个动力系统的测试流程,其电堆和系统测试台架都是自主设计搭建,可以完成从100W到150kW的电堆测试和30kW到150kW的系统测试。公司自主研发的“氢-电”混合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台(PIT)可完成对50kW-200kW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综合性测试与研究,为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
市场推广方面,搭配海亿新能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公交去年已经开始在襄阳老河口市投入运营;公司与东风华神、中联重科等联合开发出全球首辆多功能氢燃料电池抑尘车。2021年公司将重点布局氢能重卡产品的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