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是新能源市场竞争的关键,也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疫情、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动力电池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扬,占新能源整车成本的60%,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笔者通过调研,从税收角度提出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成本高企的建议。
多重因素影响,动力电池成本高企
原材料价格上涨已成为动力电池成本高的最主要原因。从发票数据分析,近3年来,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碳酸锂、磷酸锂、电解液、隔膜等价格均存在不同幅度增长,其中碳酸锂2020年均价仅为3.9万元/吨,2022年8月均价已达49.7万元/吨。其他原材料也涨价迅猛,2021年化工料涨价60%,金属材料涨价20%;2022年1月至8月,整体化工料仍呈现涨价态势。
动力电池生产行业壁垒较高,生产设备投入资金大、定制周期长,龙头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品牌、规模以及资金优势,行业集中度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小规模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在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发展较为缓慢。面对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新增或扩大产能相对滞后,电池市场整体产能不足,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分析,动力电池行业小规模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享受比例相比龙头企业较低,利润下降带来资金压力,企业扩大研发投入面临现实困难。从海关进口缴款书分析,绝大部分公司制造动力电池关键组件的生产线、电解液等核心生产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生产技术相对不够成熟。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量生产和销售,未来动力电池的淘汰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动力电池回收蕴含广阔前景。通过电池回收来实现材料再利用,将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目前,动力电池回收的体系、标准和渠道不够完善,回收成本较高。从企业所得税报表分析,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公司整体净利率低,甚至有的企业常年出现亏损状态。
推动动力电池成本降低的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规划,利用地域优势,打造锂、镍、钴等新能源动力电池核心资源进口集散工业区。加强对动力电池生产制造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化布局,促进上下游企业开展生产技术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共生发展的产业链生态。
二是着力加强对企业服务指导,推动省级有关部门、产业集聚区政府、行业龙头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沟通协调,研究市场状况分析制定相关举措,避免由于盲目发展引发的“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问题。
三是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要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力度,既要充分落实当前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也要结合产业发展从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政策支持。
四是发挥绿色税收政策引领作用,对于从事电池回收、拆解、综合利用,新能源二手车、充电桩厂家等行业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对违规处理废弃动力电池的企业加收环保税,通过税收政策引领,支持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作用,打通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产业链,规范新能源车辆回收拆解行业,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建设,加大回收电池的充分利用程度,扩大电池原料来源范围,缓解电池原材料供应紧张,避免电池资源以非法形式外流,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