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俊认为,氢能汽车具有“长尾”效应。在解决氢能汽车的发展问题时,要考虑能源方面,氢氨一体化能源汽车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根据规划,氢能汽车将在2018-2021年处于项目示范期,2020-2025年进入监管期,2025-2030年进入市场拓展期。然而,现实是,尽管氢能汽车已经有几十年的研发历史,但单一的氢能系统受到运输、储存、安全和成本的制约。
李俊院士指出,氢动力重型商用车面临的挑战包括热管理、氢负荷、加氢时间、换氢站间距、加氢标准、氢成本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些挑战,李俊院士表示,目前无碳燃料有氢和氨两种,将氢和氨融入新能源汽车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发布了氨能源战略,氨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国际战略。日本的SIP明确表示,氨的直接燃烧没有二氧化碳,氨是最大的氢载体,供应链可以低成本商业化,氨燃烧的氮氧化物排放可以控制。
数据显示,全球合成氨年产量2亿吨,我国合成氨年产量5000-60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5-30%。全球氨联盟预测“氨是未来绿色能源的赢家”,是真正的零碳燃料,能量密度高,易液化,储运方便,基础设施完善。
李骏院士强调,国外已经有主机厂制定氨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布局液氨内燃机前瞻研发。此外,国外主机厂也提出未来可持续氨能社会,车载液氨储存的体积能量密度是液氢的2倍,而成本只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