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相比,公众对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功率密度、响应速度、可靠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对购车用车成本、加氢设施布局等更敏感。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乘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技术”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举行,旨在加强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助推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规模化应用。
自主研发 攻坚“卡脖子”技术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国氢科技)总经理助理、技术总监陈平介绍,与示范应用渐成规模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相比,目前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仍面临产业自主化低、技术难点有待突破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乘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技术”项目宣布启动。该项目由国氢科技牵头,中国一汽、中国汽研等共十家单位参与,主要面向高功率密度、高环境适应性、长寿命的乘用车用电堆及发动机需求,针对燃料电池乘用车材料和部件卡脖子、环境适应性差、生命周期短等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具有高功率密度、强动态性能、快低温启动、长使用寿命能力的乘用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和发动机。
业内人士介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计划。“乘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技术”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及发动机系统自主技术的全面突破及产业的规模化落地。
降低成本 5年预期推广万辆
会上,国氢科技同期发布乘用车用燃料电池产品“氢腾—S”系列战略,正式进入氢能乘用车领域。“国氢科技在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及扩散层、膜电极、金属双极板、电堆组装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实现燃料电池产品关键材料和部件全产业链自主化的企业。”陈平介绍,国氢科技目前已推出80至180千瓦的电堆产品,发布65至150千瓦燃料电池系统产品。
陈平介绍,国氢科技“氢腾—S”系列战略基于已有技术积累,将打造具有“一大自主基因,五大性能优势”的“氢腾—S”系列乘用车燃料电池产品,建设万台级乘用车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产线;依托核心材料全自主化、产品平台化系列化开发以及规模化,实现产品成本的快速下降。据悉,国氢科技将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用5年时间,将氢燃料电池电堆成本降至每千瓦500元、发动机成本降至每千瓦1000元。
国氢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5年,国氢科技将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并与一汽等整车企业合作。“氢腾—S”系列产品将首先搭载全新红旗H5乘用车进行应用示范,后续将推广至更多车型,预期累计投放车辆1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