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在燃料电池领域政策不断出台,燃料电池产业相关的地方与企业发展规划也更加细致。
在政府“以奖代补”的政策趋势下,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氢能示范城市群的道路上,已经能看到数量可观的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也是捷报频传,燃料电池产业的商业化蓝图正在缓缓展开。
发挥引领作用,示范城市规模化应用稳步前行
作为氢能示范城市群中的一员,北京于2022年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2023年前,北京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
截至2022年8月,北京已投入应用1528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包括大中客车845辆,普通物流车272辆,冷链物流车203辆,重卡202辆,环卫车5辆;个人乘用车1辆,完成了规划提出的3000辆目标的一半,在2022年8月之后的投运项目,一般都是数十辆的规模。
2022年是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新政正式落地的第一年,产业规模化应用在政策的刺激下持续扩大。到了2023年,北京的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距离2021年的期望值已经越来越近,北京能否达到当初定下的目标?
截至2023年10月,北京在货运、客运等领域已经有近2000辆燃料电池车投入使用。
为早日达成投运3000辆的目标,促进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2022年5月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交通产业处发布了《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拟承担“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企业公示》,牵头企业分别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年之后的2023年5月,北京市经信局又发布了2022-2023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拟承担“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企业公示。牵头企业由上一年的4家增加到了以下8家。
在牵头企业的带领下,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不断推进,网络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9月,京津冀示范城市群已经有共计2508辆燃料电池汽车完成上牌,示范车辆的车均累计行驶里程为2.67万公里,车均累计用氢行驶里程为2.32万公里。来自牵头企业生产的燃料电池车不断投入运营,在北京及周边城市进行示范应用。
燃料电池车示范应用态势良好,加氢站建设情况不容乐观
作为电池汽车的配套设施,燃料电池汽车持续运营离不开加氢站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为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规模扩大带来的更多氢燃料需求,同时达到《规划》中提出的“在制氢厂氢气制备规模充分、运氢车投运数量充足的前提下,2023年前,北京力争建成并投运37座加氢站,日加氢总能力达到74吨以上,满足47吨/日的车用氢能需求;2025年前,北京力争建成并投运74座加氢站,日加氢总能力达到148吨以上,满足126吨/日的车用氢能需求”的目标,北京也在推进加氢站的建设项目。
截至2023年4月,北京已建成13座加氢站并投入运营,也有几座加氢站在规划建设中,但和当初提出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加氢站建设速度明显放缓,根本原因是加氢站建设的前期投资大。且由于燃料电池运营成本高,实际运营的车辆较少,加氢需求不多,企业入不敷出,无法在加氢站运营中实现盈利,因此对加氢站建设积极性不高。
为鼓励企业完善燃料电池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北京政府在加氢站建设和运营环节提供了数目可观的财政补贴。
7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北京市2021-2022年度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建设和运营财政补贴核查工作。结果显示,北京市已经投运的加氢站总加氢量达到334吨,共有5座加氢站获得建设及运营补贴,其中建设补贴合计2500万、运营补贴合计3344891.57元。
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建设财政补贴拟发放企业及金额
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运营财政补贴拟发放企业和金额
补贴政策虽好,产业发展顾虑仍在
可以看到,补贴政策的“风口”吸引了一部分企业迈入加氢站建设运营的行列,但加氢站的建设、维护费用是否能被补贴覆盖,实现盈利,仍是一个未知数。
从另一方面讲,因为燃料电池久居不下的设备价格和维护成本,一旦政府的优惠补贴政策减弱,企业对燃料电池的热情又能维系多久?
加氢站的命运与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状况紧密相连,一旦企业在燃料电池车上利益缩减,继续减少燃料电池车辆的运营,用氢量减少,那么加氢站的收益也将不复存在。
企业在等待燃料电池与氢能降本技术有所突破的同时,恐怕只能依靠政府补贴寻求更多发展。为打消企业的顾虑,推进加氢站的建设,产业利好政策仍在不断推出。
企业也没有一味等待政策的扶持,虽然当前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相关企业也在燃料电池技术降本的方向上做着努力,以期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发展。
有投资机构预测,未来十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将经历两个发展阶段:2020-2025年为发展起步期,氢能车市场以政策驱动为主,方向上侧重发展中重卡;2025-2030年随着基础设施普及、技术革新和成本下降,产业将进入发展加速期,到2030年年销规模有望达到10万辆水平。
前不久,北汽福田副总裁秦志东在一次演讲中表示,预计2025年底,北汽福田将推出针对商业化液氢的千公里以上续航重卡,能耗将降到8公斤/百公里以下,未来低廉的运营成本将为燃料电池汽车打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燃料电池技术发展“道阻且长”,未来技术将向何方向发展?降本幅度能否达到市场期望?加氢站数量增长缓慢的问题是否会拖燃料电池产业加速发展的后腿?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持续思考、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