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非粮燃料乙醇或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油箱”和“饭碗”之间的冲突面前,德国发展部长呼吁停售粮食生物燃料再次引发探讨——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7日讯(记者 顾阳)“这是一场油箱和饭碗间的冲突”。8月15日,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迪尔克。尼贝尔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台N-TV采访时呼吁,在全球粮荒加剧背景下,德国应停止出售生物燃料。

  “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生物燃料将导致全球粮荒加剧,因此人们应仔细思考这样做是否正确。”尼贝尔指出,在世界上出现干旱、饥荒时,食物对人们来说最重要,德国加油站应停止出售含10%生物乙醇的汽油E10.

  人口迅速增长所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能源枯竭。依据《BP世界能源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达1.3万亿桶,以2009年的年开采速度计算,可开采45年。以同样的方式计算,现有天然气储量能满足62年的开采,而煤炭储量可生产119年。

  在汽车新能源领域,目前工艺最为成熟、应用最广的是生物乙醇,作为绿色生物质能源,生物乙醇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特点,可添加到汽油中使燃烧更充分,降低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替代一部分石油消耗。因此,各国政府不断推出各项政策,鼓励使用乙醇汽油,以降低石油依赖性,保护环境。

  目前,世界燃料乙醇生产国主要以玉米、甘蔗等为原料,燃料乙醇的迅速增长虽然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降低石油消耗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也存在一大弊端:过度消耗粮食,与人畜争夺口粮,与粮林争夺土地。据测算,2008年,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和巴西50%甘蔗用于乙醇制造,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全球20%豆油、东南亚30%的棕榈油用于制造生物柴油。

  以燃料乙醇第一大生产国美国为例,虽然美国玉米产量丰富,供应充足,但是随着燃料乙醇对玉米消耗的快速增长,带动玉米价格上涨,并进一步导致物价指数上涨,引起民众不满,尤其是在世界粮食危机严重、饥荒频发的背景下,美国“以食品换能源”的做法为世界人民诟病。因此,美国开始暂停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扩建、在建项目,并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纤维素乙醇的研发,以减轻燃料乙醇对玉米价格的压力。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粮食必须首先用作口粮。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安,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2001年开始在推广粮食燃料乙醇生产试点,初衷是为了消耗陈化粮,但是随着陈化粮使用殆尽,继续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变得不再可行,发展空间极为有限,目前,国家已禁止新建粮食乙醇项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非粮燃料乙醇或将迎来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