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薯类转化燃料乙醇取得进展

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发布了一项在生物燃料领域的研究成果。该所研究人员通过克服原料难以降解的特征,从而提高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并节约生产成本。

在一些土地资源紧缺和粮食危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不经济也不切实际的策略。因此,以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如秸秆等原料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工业废弃物、秸秆等生物原料具有难以降解的化学结构特征,转化率偏低,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变得非常困难和昂贵。

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甘薯等块茎类非粮原料。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甘薯最大生产国之一,且甘薯具有高淀粉和可发酵性糖,使之理想地成为代燃料乙醇的原料。但目前薯类原料黏度不能有效降解,制约了其转化燃料乙醇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一种高产降黏酶系的菌种及其应用,通过简单的操作工序,即可降低薯类原料黏度。此举将有效解决制约中国薯类原料发酵的成本问题,大幅度提升中国薯类原料发酵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目前,该项研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薯类转化燃料乙醇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