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至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昨天又是全国低碳日,怎样打造低碳城市,实现宜居可持续,又引发了人们的热议。2013年以来,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代表的各种循环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济宁的农业生产开始步入低碳时代。
济宁作为农业大市,常年秸秆产量(风干基)712万吨,其中小麦秸秆267万吨,玉米秸秆261万吨,棉花秸秆75万吨,花生、地瓜、大豆和水稻等秸秆109万吨。市农业局生态科工作人员说,“以前一到麦收和秋收季节,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焚烧秸秆的,浓烟滚滚,几天的空气质量都不见好,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基本见不到了。”带来这种转变的原因就在于将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
市农业局生态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济宁市共有五个县市区正在实施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是全省地市级中该项目最多的市,户用沼气已经达到21.9万户。通过沼气建设这一纽带,为全市生态循环农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出现了“畜-沼-菜”、“畜-沼-果”、“畜-沼-渔”等多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变废为宝,农业资源得到了有效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