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全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经验推介会上,松滋市农村能源办主任杨书红作典型发言,介绍松滋“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松滋市南海镇拉家渡村沼气集中供气站,与周边10公里范围内各类畜禽养殖场、生态农业基地签订原料、沼肥供销合同,生产出的沼气以每立方米2元的价格经管道供给周边320多家农户,年产2700多吨沼肥以每吨30元的价格销售给生态农业基地。从粪污集中处理,到小区集中供气,再到沼肥反哺种植,农业废弃物被“吃干榨净”,形成生态循环农业的完美闭环。
“松滋农村建有这样的沼气站20座,向5000多家农户供气。”杨书红说,上世纪70年代松滋开始发展农村沼气,用户超10万,成为全省沼气普及率和利用率最高县市。后来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无力打理沼气池;生猪由散养转为规模化养殖,沼气池断了料。近几年,松滋又尝试根据农户用能需求配建沼气工程,请市场主体参与建设管护。现在松滋已有5个沼气合作社,建成沼肥综合利用工程15处,沼气站与上万亩果蔬基地对接,对蔬菜水果精准喷滴灌,年省工节水节肥1500多万元,果蔬品质大幅提高。
松滋市洁源沼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杰说,合作社沼气站如果满负荷运行,每天可产8000立方米沼气,实际上因为供气管道成本高、沼气用户不足,每天只敢生产2000立方米。为扩大用户规模,合作社设计出瓶装沼气,计划运到周边农村销售,却办不下道路运输许可。
黄杰向有关部门咨询,被告知我国还没有运输瓶装沼气的先例,不知道该如何办。这条路难走通,沼气站收入难增加,规模无法扩大。有企业找上门想大量使用沼气,黄杰却只能拒绝。“这家企业每天沼气需求量1万立方米,我们无力承担。”黄杰说。
黄杰介绍,以前政府有能源办专门负责建设沼气工程,也有专项资金;现在国家政策调整,禽畜粪污治理由畜牧部门牵头,重心转到栏舍改建,源头减量。这样沼气建设资金变少,加上现在沼气站建设成本高,经营服务主体创收空间小,没有项目扶持、社会投入积极性也不高,前景堪忧。
“现在松滋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污,沼气设施只能处理五分之一。如果我们能扩大规模,一方面可以给企业供气,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粪污资源化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压力。”黄杰说,这就需要政府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瓶装沼气运输遇瓶颈 松滋沼气期盼新政策解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瓶装沼气运输遇瓶颈 松滋沼气期盼新政策解忧
相关推荐
- 总投资1398.32万元!粪污沼气发电项目落地四川绵阳
- 现代集团计划利用沼气大规模生产清洁氢气
-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助推循环农业发展
- 维萨拉传感器技术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 美国蒙托克可再生能源公司将在加州奥兰治县建造沼气设施
- 贵州茅台产业示范园生物天然气项目
- 安徽阜阳生物天然气并网供气项目
- 双碳研究 | 全球最大甲烷减排协议即将达成
- 安徽阜阳:破题循环经济,一座小县城的“逐梦”生物天然气之路
- 德国恩威泰科在美国建造15座生物天然气工厂
- 迪拜主要沼气发电项目完工
- 河南兰考仪封生物天然气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 超声预处理提升湿垃圾产沼率的应用研究
- 美国农业部:厌氧消化有助于提高粪便的价值
- 百川畅银:投产运营一百多个沼气发电项目
- 王凯军:沼气新技术发展及产品高值化利用
- 化“粪”为宝 山东阳信牛产业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
- 山东阳信:积极破解有机废弃物多次转化梯级利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