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早上七点半,记者来到魏家庄附近一个单位宿舍,正赶着出门上班的居民提着一袋袋垃圾下楼来,扔进楼前的垃圾桶里。“每天一般出门上班的时候就捎着垃圾下来。”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家平均每天都能“生产”出两袋垃圾,“怎么着也得有四五斤重吧。”
记者了解到,这栋宿舍一共有四个单元,总共有大约八十户家庭。不到八点半,楼里的居民差不多走光了,楼前的四个垃圾桶也被塞的满满当当。记者看到,这些垃圾桶有大概半米高,每个垃圾桶填满了差不多得有五十斤。
随后记者又来到睦和苑社区,今年50多岁的闫大爷负责整个社区的垃圾清理工作,“社区里一共16个垃圾桶,现在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了,这16个桶基本上每天都能被塞得满满的。”尽管当时还不到下午两点钟,闫大爷已经收集了8个满满的垃圾桶,闫大爷告诉记者:“垃圾车每天都会来社区收集一次垃圾,大概下午6点多钟,那时候16个垃圾桶都已经被填饱了,每个垃圾桶基本都能吃进百十来斤垃圾,这样一天整个社区生产的垃圾有将近一吨吧。”
一个辖区一天产生30多吨垃圾
下午3点钟,记者在振兴街的一个社区看到,环卫工正在将居民楼门前的垃圾往一辆大型垃圾收集车上转移,司机李师傅介绍,“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所负责区域的居民家门口的垃圾进行袋装、收集。平均每天每人要来回四五趟,到了夏天还要多。”
在环卫所,记者见到一位做了近20年环卫工作的李大爷,记者了解到他每年365天,天天要重复的工作就是早起晚睡,骑着三轮车一天两次清理居民区和街道的垃圾,然后将它送往环卫所。
环卫所负责人张主任介绍说,每辆车能容纳3方多,这些运送车一天都不会停,只要收集满了,就得往外送。尤其是夏天,运输不及时,难免会产生不好的气味。“我们所一共有56名环卫工,50多辆小型垃圾收集车,9辆大号垃圾运输车,每天能产生30多吨生活垃圾。”
中转压缩垃圾重量可减一半
傍晚下班时间,是垃圾中转车最忙碌的时候,因为每个社区一整天所产生的垃圾都要通过垃圾车统一运送到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记者来到青年桥垃圾中转站,看到一个个长约5米、高2米的绿色大压缩箱躺在那里,正在值班的王师傅介绍说:“每天晚上8点,会有一辆辆大车将压缩箱吊起来运走,并换上新的压缩箱放在中转站。”
在现场,王师傅向记者演示了操作流程,他熟练地操作着一些按钮,将送来的垃圾集中倒在压缩机里,进行压缩处理。“一些液体都被压缩出来了,像风干后的蔬果一样,能压干近20%的水分,整个重量会减少一半以上。”王师傅介绍说:“这样就降低了运输过程中垃圾占用的空间,节约了成本。”记者看到,在压缩完之后,垃圾都会通过管道进入压缩箱。据了解,压缩箱是全密闭的,不仅起到压缩的作用,还能保证一些液态的物质不流出,并且不会散发出任何异味。
一袋垃圾两种宿命填埋或焚烧
在经过了中转站的压缩处理之后,减轻了近一半重量的垃圾被装上垃圾车,奔赴30公里以外、位于济阳县孙耿镇的济南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据了解,目前整个济南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大概有3300吨左右,进入处理中心之后,这3300吨垃圾面临着两种宿命:被填埋或者被焚烧。
记者在济南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零距离观察到了垃圾处理的全过程。据记者了解,处理中心分为一厂和二厂。“中心一厂主要是填埋场,目前一厂填埋场已经趋于饱和,现在济南市的垃圾都将运往中心二厂。”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曾庆良告诉记者:“中心二厂垃圾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填埋,另一种是焚烧发电。”
伴随着“轰轰隆隆”的马达声,一辆满载垃圾的垃圾车开进了填埋场,经过倾倒、压实等步骤之后,这一车垃圾就处理完毕了。据了解,每天大概有300吨至400吨垃圾被送进填埋场,大部分都是蜂窝煤、炉渣等热值较小,无法再次焚烧的废弃物。另一部分将被送进焚烧发电厂,“目前济南市每天产生的3300吨生活垃圾当中,大概有2500多吨垃圾是被用来焚烧发电,每天的发电量约有70万度。”曾庆良介绍道,“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炉渣等也会被运到填埋场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