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价格飙升,加上全球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包括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主旋律。
正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世界能源理事会亚洲地区工作会议、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国际论坛上,100多位中外能源问题专家共同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07年中国进口石油已达1.96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47%,仅进口100万吨成品柴油一项就支出了70多亿美元。以欠发达的广西为例,综合能源年消费总量超过5500万标准煤,其中燃料能源消费量4450万吨,90%以上的燃料需要从外地购进。
“鉴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已经造成中国经济成本负重,燃料供给的不确定性以及使用石化燃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国及时启动了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战略,这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打开了机遇之门。”世界能源理事会印度委员会委员杰克·麦塔说。
“如果中国把用于去年进口成品柴油的70多亿美元用来投资开发荒山荒坡,就可培育1亿亩油料能源林,每年可开发1000万吨生物柴油,”中国林业局能源办钱能志说。实际上中国作出这笔投资就相当于建成一个地上可再生油田。
实际上,中国的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农村沼气等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权威部门统计显示,最近5年中国已先后投入150亿元国债资金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截至2007年底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已达2623万户。这项工程相当于节约了1360万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同时相当于保护了7875万亩林地。
乙醇汽油已在中国多个省份试点推广,截至去年底,中石油在吉林、山东等9省已累计销售乙醇汽油1700多万多吨,其生物柴油工业化示范项目去年已建成6.8万公顷原料林基地。中粮集团在广西投资的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去年已经投产,每年可消化月150万吨鲜木薯。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首座海上风力发电站去年已开始运营。发电站正式投产后单机年发电量可达440万千瓦时,每年折合经济效益约600万元。2007年底中国风电建设已突破600万千瓦,预计今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
“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有望成为全球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中国新能源产业孕育着更多的投资机会,”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顾杰说。
政府层面日渐重视新能源开发,并于2006年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7.5%提高到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
与之配套,中国已明确多项鼓励性政策,如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可以优先上网、价格优惠等,同时政府承诺通过发展专项资金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支持。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世界知名能源公司BP最新发布的年度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7%,出现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低年度增幅。
“在节能减排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粗放模式正在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必将做出更大的贡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官员寇建平评论说。
中国能源资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