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从拓荒到领航!新艾电气十年储能征程!

从201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崭露头角,到2025年储能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十年间,储能赛道从鲜为人知的“潜力领域”,成长为支撑“双碳”目标落地、重构电力系统的核心力量。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行业变革中,西安新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早期入局者,不仅见证了行业的每一次关键转折,更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战略调整,完成了从“拓荒者”到“技术领航者”的蜕变。

从2015年到2025年这十年间,新艾电气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在技术上,新艾电气进行了哪些创新与突破?未来新艾电气的发展规划又将如何?带着这些疑问,储能头条采访了新艾电气董事长倪同。

深耕储能赛道十年

从“拓荒者”到“领航者”

2015年,中国风电、光伏已跻身全球极具竞争力行列,新能源汽车产业亦在政策关注下起步,正是看到这一趋势,新艾电气大胆预判未来十年储能将成为电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的关键力量,自此开启了在储能赛道的深耕之旅。

“2015-2019年是新艾电气的“拓荒期”,新艾电气以大量示范项目为核心发力点,深度参与国内外市场,不仅在2019-2020年为200多兆瓦工商业储能项目提供核心储能变流器,与国网、南网合作推进电网侧示范项目,还在2018年前瞻性布局梯次利用领域,同时作为中电联储能专委会核心成员,主导或参与7项行业标准制定,为行业规范化奠基。

2020年成为新艾电气战略转折的关键节点,随着“双碳”战略提出,储能被纳入强配路线,新艾电气迅速调整方向:2020-2022年聚焦大型储能领域,深度开发相关产品与业务,成功成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合格供应商,覆盖储能系统、PCS、EMS等全链条,并于2022年起拿下重大储能项目、进入多家央企的供应商白名单。

2023-2024年,新艾电气在布局大型储能的同时,持续深耕工商业储能与微电网,落地从几百千瓦到二十几兆瓦不等的各类项目,期间新艾电气还不断探索工商业储能的发展模式、客户需求与生态构建,思考如何为行业生态创造更多价值。”倪同对储能头条说道。

2025年的储能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储能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新艾电气深耕储能行业十年,在EESA上海储能展现场,NESI系列PCS产品与无界PLUTO-562液冷一体机组成的"黄金组合"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驻足。三款PCS产品——NESI-125K、NESI-135K-Pro、NESI-430K,覆盖工商业储能及大型储能等多种应用场景,在性能与效率上表现尤为突出。

而首次线下亮相的无界PLUTO-562液冷一体机,则展现了新艾在储能系统创新方面的深厚功力。这款产品不仅支持261-562kWh的灵活扩容,其独创的智能温控系统更将温差控制在±0.5℃的行业领先水平。这相当于给储能系统装上了“智能空调”,让每一颗电芯都工作在最佳温度区间。

回望十年征程,新艾电气从储能赛道的“拓荒者”成长为技术创新的“领航者”,每一步都踩准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当前,储能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拓宽的黄金期,深耕十年的新艾电气,既手握核心技术的“硬实力”,又积累了全链条服务的“软实力”。

以全链路技术破局储能竞争

过去十年,新艾电气深耕储能领域,对储能系统的认知与理解,始终扎根于两大核心维度——海量的客户需求与丰富的项目实践。

据倪同介绍,截至目前,新艾电气已成功落地300余个多元化储能项目,覆盖场景广泛且深入:从风光储、风光柴储、光储充等新能源配套场景,到海岛、船用、高原等特殊环境场景,再到城市工商业储能示范场景。每一个项目的推进,都是一次对储能系统运行逻辑、环境适配性、客户核心诉求的深度探索,也让我们在“长寿命储能系统”的研发与落地中,积累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在储能系统集成能力上,新艾电气突破“单点技术”局限,实现了“全链路穿透式”的技术布局:“向下,我们深入电化学核心领域,精准把控电芯特性与电池组运行规律;向上,我们构建云端数字电化学模型,将物理系统的运行数据转化为可分析、可预测的数字资产。在业务层,我们已实现与虚拟电厂的无缝接口接驳,助力储能系统融入更广阔的能源互联网;同时,针对行业关注的“寿命与运维”痛点,我们通过技术研发,在储能系统寿命预测、长寿命运维方案优化上取得显著进展,为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倪同表示。

系统设计层面,新艾电气始终以“环境适应性”与“能效成本平衡”为核心目标。此前投运的主流产品,均采用全密闭式设计——无论是海边、海岛等盐雾腐蚀性强的环境,系统都能完全与外界恶劣环境隔绝,通过高效换热设计、密闭式空调或水机散热方案,实现“不直通风”的稳定运行,彻底解决了特殊环境下的设备损耗问题。

随着行业对成本控制与能效提升的要求日益提高,新艾电气也积极探索技术升级,全新研发的直通风系统应运而生:通过将配电部分与储能变流器的防护结构升级为全挂风式设计,在保留高防护性能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系统能效,让产品的环境适应性与经济性实现双重提升。

硬件与软件的深度耦合,是新艾电气集成能力的另一大核心优势。如今,通过云端管理平台,我们可实时监测储能系统中每一颗电芯的运行状态,从电压、温度到充放电循环数据,实现“电芯级”的精准管控。未来,随着电化学可靠性模型、安全性模型的持续迭代升级,新艾电气将实现更全面的“全组件生命周期管理”——不仅能精准评估电池剩余寿命、预判电池更换节点,还能对系统内风扇、储能变流器、水机制冷能力、消防系统等关键组件的运行状态进行模型化监测,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将被动运维转化为主动预防。

未来,新艾电气将继续以十年技术沉淀为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储能系统的长寿命、高可靠、智能化领域持续突破,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具价值的技术方案与产品服务。

以差异化技术破局“内卷”

锚定国内外储能新机遇

谈及战略与未来,倪同认为,首先要立足我国的核心优势——中国扎实的工业基础。当前,中国储能产业已具备向全球输出优质产能的实力,这既是机遇,也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许多人说“行业很卷”,但在倪同看来,这种“卷”并非单纯的同质化竞争,而是倒逼企业突破创新、创造更高价值的动力。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无需追求“面面俱到”,而应聚焦“差异化价值”——正如“与其更好,不如不同”。新艾电气始终坚持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深耕,比如在长寿命技术上持续优化系统运行周期,在多机并联技术上提升大规模储能的稳定性,在微电网技术上强化复杂场景的适配能力,通过在关键技术点上建立优势,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正在推进的大电网电源体系重构,无疑为储能产业打开了广阔空间。以快速发展的独立储能电站为例,其在能源调峰、调频、保障电网稳定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作为一家始终专注于电力电子核心能力建设的企业,新艾电气的突破方向也清晰明确:将持续推动电力电子技术的创新与迭代,把长寿命电容、更高效率的功率器件、更低损耗的磁性材料,与当前先进的液冷技术深度融合。

通过这种技术整合,新艾电气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电力电子产品——它们将具备更高性价比、更小体积,同时与电池系统的兼容度更高,最终实现“储能+逆变”的一体化部署,为大型储能项目提供更高效、更集成的解决方案。

放眼海外市场,新艾电气认为“标准化”与“便捷化”将成为核心需求。尤其是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市场需要的是即插即用的标准化产品:既能快速部署中大规模微电网,也能满足家庭用户“家用+移动”的双重需求,甚至可以直接替代传统的柴油发电机。

倪同表示:“未来,我们的海外产品研发将朝着‘更标准化、更简单化、更傻瓜化’的方向推进,让用户无需复杂操作,即可快速享受稳定的储能服务,真正实现‘部署即能用,用即享价值’。”

无论是聚焦国内电网重构的机遇,还是发力海外标准化市场,新艾电气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锚点,以差异化价值为导向,在全球储能产业的发展浪潮中,探索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从拓荒到领航!新艾电气十年储能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