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这句话形容当前储能行业,可谓恰当。
一方面,我国新型储能装机高歌猛进。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另一方面,储能行业内卷日趋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
在这场储能产业竞赛中,最考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要想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须拥有前沿的创新性技术、高质量的产能、完善的产品矩阵和一流的渠道布局。
毫无疑问,瑞浦兰钧便是一家这样的企业。
作为一家仅成立8年的年轻企业,瑞浦兰钧四年营收破百亿,五年即上市登陆港交所。
2025年第三季度,瑞浦兰钧更是连续七次上榜入选Tier1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
那么,瑞浦兰钧凭借什么在短短数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半年业绩喜人
战略布局+全球化发展
8月11日晚,瑞浦兰钧发布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从核心财务指标来看,瑞浦兰钧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可谓实现了收入增长与亏损收窄的双重突破。
上半年瑞浦兰钧实现营收人民币94.91亿元,同比增加24.9%,毛利为人民币 8.29亿元,同比增加177.8%,期内亏损为人民币0.63亿元,同比收窄90.4%。
瑞浦兰钧表示,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出货量持续增加,带动收入持续增长;资源整合与降本增效措施带动毛利显著提升;降本增效战略有效管控报告期的费用。
深入探究瑞浦兰钧的喜人成绩单的背后,不难发现瑞浦兰钧在战略布局与全球化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眼光与实力。
瑞浦兰钧自成立起,便确立“动储结合”战略,同步布局动力电池与储能市场,形成互补模式。在产业界仍将精力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背景下,瑞浦兰钧在储能市场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和市场渠道。
在储能领域,瑞浦兰钧新一代储能大容量电芯问顶®392Ah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有望在行业内最快实现量产,与之配套的瑞浦兰钧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更是计划于今年年中实现大规模量产交付。
在动力电池领域,瑞浦兰钧同样展现出强大的技术迭代能力。针对商用车市场,在324Ah产品的坚实基础上,迭代升级推出岁星324Ah Pro版电芯。面对eVTOL这一新兴电池应用领域,瑞浦兰钧精准把握市场痛点,开发定制了高镍电池解决方案问顶®50Ah三元锂电池。
在全球化布局上,瑞浦兰钧在战略合作与业务拓展上动作频频,成果显著。5月27日,瑞浦兰钧与韩国晓星重工业达成2.5GWh的储能产品供应合作;5月29日,瑞浦兰钧与印度尼西亚Bakrie&Brothers集团签署商用车电池系统战略合作备忘录;6月11日-13日,在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上,瑞浦兰钧的战略合作版图进一步扩容,瑞浦兰钧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签约订单量超20GWh。
市场表现亮眼
领跑储能与动力电池赛道
瑞浦兰钧新任总裁的上任,为这家在储能赛道上加速奔跑的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短短数月间,瑞浦兰钧在战略布局、技术研发、产能扩张与市场拓展等领域全面发力,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变革态势,不仅巩固了其在储能与动力电池领域的优势地位,更在全球化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瑞浦兰钧将客户需求驱动和聚焦价值创造作为核心导向,这一导向推动了研发动力的根本性转变。公司从“技术探索导向”全面转向“深度客户需求导向”。在产品定义上,瑞浦兰钧将产品定义权交还市场,不再闭门造车或单纯追求实验室参数领先,而是基于客户订单反馈和市场需求来定义产品规格与迭代路径。
在技术突破方面,瑞浦兰钧秉持务实创新的理念,专注于解决行业痛点。其问顶®技术厚积薄发,成功开发并落地全球首款飞行器专用三元50Ah电池。该电池能量密度达310Wh/kg,体积能量密度780Wh/L,攻克了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的矛盾;在固态电池的研发上,瑞浦兰钧有着务实的路径规划。公司明确了分层技术路线:300Wh/kg级(高镍+中硅,已量产)→350-400Wh/kg级(半固态+锂金属负极)→>450Wh/kg级。专注将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反哺现有液态电池升级,追求可落地、可量产、有价值的技术进步。
在产品方面,瑞浦兰钧呈现出精准聚焦、拒绝内卷的特点。在储能电芯领域,下一代布局保持问顶技术的领先,聚焦392Ah作为快速量产产品,587Ah作为长期方向。不盲目追求超大电芯,坚持以成本最优和客户价值最大化为核心原则;在动力电池方面,公司推行应用场景化创新,创新结合“动力+储能”双特性的电池解决方案,以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超长寿命的综合需求。
在全球化推进方面,瑞浦兰钧的印尼基地进行了本土化实践,一线生产人员实现本土化,核心技术骨干由国内派驻支持。公司依托青山实业丰富的海外运营经验,坚持“不为出海而出海”的原则。首期印尼8GWh产能基于锁定客户订单规划,以可行规模先行,验证模式、锻炼团队,再复制成功经验,“成功的复制”成为出海的核心策略。
2025年上半年,瑞浦兰钧表现抢眼。储能领域,户储及用户侧电芯出货量均居全球第一,储能电芯跻身全球前五。新能源重卡电池市占率7.5%、换电重卡电池18%,均列全国第二,同比增长809%;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3.29GWh,排名第六,市场份额提升最快。单月电池出货量创7GWh纪录,问顶电池4月出货超2GWh,累计超20GWh。
不卷价格,卷性能
打造产品硬实力
当前,储能行业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产品同质化。许多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导致市场上的储能产品在核心性能、外观设计、功能配置等方面大同小异。这不仅使得企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难以实现盈利增长,也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和技术进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往往只能根据价格来做决定,而无法获得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瑞浦兰钧深刻意识到产品同质化的弊端,主打一个“不卷价格,卷性能”。
基于问顶®电池技术,瑞浦兰钧先后推出了问顶®54/72/100/314/320/392/587Ah等电芯产品。
在储能系统领域,瑞浦兰钧基于392Ah电芯,精心打造了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该系统运用先进的300+Ah电芯集成技术,分为4h长时储能和2h储能两个版本,同时支持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两种灵活配置选项,可全方位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储能需求。
8月13-15日EESA储能展期间,瑞浦兰钧携带储能全栈系列产品一经亮相,就凭借其技术创新与产品实力引发广泛关注。
展会期间,瑞浦兰钧首映大规模火烧测试纪录片《瑞浦兰钧·火之试炼》,全景呈现极端工况下Powtrix®5MWh储能电池舱的实测火烧挑战,用极限测试守护极致安全。
这种以自主创新为驱动,聚焦性能提升的发展路径,不仅有效规避了行业内的产品同质化与低价竞争问题,更以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和产品优势,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背靠青山实业
资源、技术与市场协同共进
瑞浦兰钧的强劲发展,离不开其背后世界500强企业青山实业的有力支撑。
青山作为全球最大不锈钢和镍金属生产商,拥有大量镍、钴、锰、锂及石墨等电池上游资源,镍储量占全球25%,为瑞浦兰钧提供坚实原料保障,为其营造了有利的商业环境。
瑞浦兰钧深知研发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研发与生产布局上,瑞浦兰钧在上海、温州、嘉兴设有研发中心,国内在温州、嘉兴、柳州、佛山、重庆设有生产基地,海外则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厂。
2024年12月,瑞浦兰钧长三角研究院启动,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截止2025年上半年,瑞浦兰钧获授专利2977项,涵盖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结构、系统集成、电池管理系统、生产技术及设备以及电池回收等多个方面。
在市场拓展方面,瑞浦兰钧采取了“双轮驱动”的客户战略。一方面,绑定头部集成商,与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Energy Vault、Vena Energy等全球Top级别储能集成商深度合作。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垂直行业渗透,此前在水泥行业40MWh标杆项目中,实测节省3000吨煤,验证了其在工业高耗能场景的解决方案能力,下一步将切入钢铁、化工等高碳排领域。
同时,瑞浦兰钧的产品通过UL 9540A、IEC 62619等全球主要认证,并参与起草中国电力储能电池标准,为出海铺平道路。在服务方面,瑞浦兰钧在国内、欧美、澳洲等主要业务地域,建立售后服务网点,迅速响应售后需要,技术上,因地制宜落实解决方案。
瑞浦兰钧的储能项目已落地全球六大洲,其储能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从电芯到系统满足全球多类标准及法规,可适应复杂应用场景,能够在高温沙尘、高湿酷热、海岛高盐、高原高寒等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面对储能行业“冰火两重天”的格局,瑞浦兰钧用实际业绩证明:唯有将技术创新、产能质量、产品布局和渠道能力深度融合,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占据主动。未来,随着瑞浦兰钧的研发落地和海外产能的逐步投产,这家年轻的企业有望在全球储能竞赛中,书写更具分量的篇章。
来源:储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