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独立储能政策及收益情况笔者于2024年12月写过《广东省独立储能政策及收益情况研究》一文,文章发出后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近日广东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我省2025年度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论证及并网接入有关工作的复函》,其中部分内容与笔者在上述文章中的判断基本一致。现对《复函》要点提炼如下:
一、储能需求分析
(一)调频需求
当前广东调频市场需求空间约100-150万千瓦,占统调负荷的1% ,系统调频能力相对充足,但随着独立储能并网规模增加,调频市场将逐步饱和。
ps:广东的调频市场情况笔者在之前的文章里已有说明,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但参考广东的情况,可以对山西的调频市场作出理性思考,希望可以引起同行的关注。
(二)调峰需求
“十四五” 期间,调峰资源基本满足要求,但春节等小系统方式下,新能源出力占比高、常规电源停机,系统调节能力不足,存在短时弃风弃光风险;珠三角负荷中心有电网断面过载、支撑电源不足致供电风险,新能源富集区存在局部消纳能力不足问题。
ps:通过“基本满足要求”、“短时”、“局部”等文件中的用词描述,笔者认为广东的调峰空间也是有限的。另外,广东有不少燃气机组,同时结合广东现货市场运行中展现出的现货价差,也能说明广东的调峰市场空间有限。
(三)其他快速调节需求
受新能源发展及新型电力系统特性影响,系统爬坡、快速调频等需求提升,经测算,广东新型储能近期调峰需求约500万千瓦,2030年达800-1000万千瓦 。
ps:请留意广东现货市场的价差。
二、储能定位与接入原则
(一)功能定位
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满足系统调节与新能源发展需求,分层分区接入电网,实现削峰填谷、配合新能源调节等作用。
ps:其实,储能就是调节资源,在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再上就没多大意义了。
(二)合理接入
以电力系统规划为基础,按就近原则确定接入电压等级与接入点,5-15万千瓦项目优先110千伏接入,20-30万千瓦考虑220千伏,超30万千瓦需专题论证;受电站接入间隔限制,同一变电站满足网架等需求后,仅能提供1个间隔接入新储能。
(三)容量协调
各供电区域储能可接入容量结合本地负荷、电源等规划确定,220千伏供电区原则上允许接入20-30万千瓦,500千伏供电区允许40-80万千瓦 ,超规模需专题论证,保障储能接入不引发逆向调节。
ps:接入空间是有限的。
三、项目申报与问题
(一)申报情况
2025年共209个项目申报纳入年度建设计划,总规模4181万千瓦/8549万千瓦时,含电源侧储能5项、电网侧储能204项 。
ps:申报的太多了,已经超过了需求空间,分布不均且接入资源有限。
(二)主要问题
区域项目规模过大:部分地区申报项目忽视电网接入条件,如清远、河源等地项目总规模远超当地承载,易致系统断面过载、容量闲置。
供电区扎堆申报:多个项目集中同一500千伏或220千伏供电区,如韶关、茂名部分供电区申报规模超电站供电容量。
选址未考虑间隔资源: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间隔有明确用途,220千伏变电站间隔资源稀缺,部分项目却申报大容量(超20万千瓦 )并要求220千伏接入,与电网资源冲突。
四、发展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
结合新能源发展与电力运行,统筹独立储能建设规模、布局与时序,聚焦关键节点布局;明确 “十五五” 全省需求(800-1000万千瓦 )及各地市需求,引导投资预期,独立储能优先110千伏接入。
(二)优化年度计划管理
合理设定规模:参考往年投产规模,全省年度建设规模200-300万千瓦较合适。
明确准入标准:未纳入规划、不成熟(如未落实资金、土地 )项目不得进年度计划;设区市发改与业主承诺并网时间,条件不成熟项目暂缓;强化事中事后管控,对逾期未开工、进度滞后项目限制申报,承诺纳入信用管理。
(三)压实系统接入责任
推动各地市主导项目统筹,2025年第一批项目论证结果发各地能源部门;同一供电区申报多项目时,各地市评估成熟度等,有序申报,电网按 “先到先得” 分配接入资源。
(四)开展存量项目清理
清理广东2024年申报项目中,接入系统批复后1年未开工项目,释放资源;电网公司靠前服务,做好接入容量测算、并网服务 。
信息来源:广州市南沙区新能源产业联合会
“阅读原文”,跳转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的视频、图片、文字来自互联网公开渠道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处理。